博物館中尋覓「蛇」蹤 巴蜀為何自古就有靈蛇崇拜的傳統?|文化中國行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蛇年新春到,萬家燈火共團圓。如今,「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人們迎來的首個「非遺版」春節。與此同時,人們也迎來一個特別的生肖——蛇。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蛇,造型靈動,蛇身向上彎曲,其上有羽翅;金沙遺址出土的蛇紋金箔,中間一蛇呈「回」字形盤狀;來自四川博物院館藏的東漢陶闢邪俑,肩披獸袍,左手執蛇,右手扶長舌,腰際佩小刀……放眼巴蜀大地上的博物館,與蛇相關的文物數不勝數。

在人類與自然的互動中,蛇一直是令人畏懼的動物。在漫長的歲月更迭中,古代先民是如何生出關於蛇的崇拜、信仰的?博物館中凝結了歷史的文物,又如何呈現著古人與蛇的有趣互動?乙巳蛇年已經來臨,快來四川的大地上開啟一場「尋蛇記」,在文物中探尋蛇文化的奧秘。

從古蜀文明到巴蜀文化

巴蜀地區的靈蛇崇拜自古有之

古蜀文明瑰寶中的石蛇、青銅蛇,是古蜀先民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傑作;戰國的帶蓋蟠虺紋銅缶,主要形態特徵為小蛇蟠繞的蟠虺紋;還有刻畫有伏羲女媧圖的漢代畫像磚,伏羲和女媧呈人首蛇身的形象;以及後蜀時期的雙人首蛇身俑,形象神秘又生動……漫步在四川大地的博物館,從此地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到,巴蜀地區的靈蛇崇拜由來已久,且很早就與古蜀先民產生了聯繫。正因於此,在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的文物中,都能看到蛇的影蹤。

雙人首蛇身俑雙人首蛇身俑

「自古以來,在巴蜀地區就有靈蛇崇拜的傳統。」在蛇年春節到來前,四川博物院典藏部研究員胡蔚接受了封面新聞記者的採訪。在她看來,巴蜀地區的靈蛇崇拜由來已久,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自然是因為蛇這一生物很早就出現在了巴蜀先民的生活中,是他們平時常見到的動物。

「巴蜀地區自古農業發達,特別是水稻種植。」 考古資料顯示,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的長江流域就開始較為普遍地栽種水稻了,至少都有七八千年的歷史。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寶墩遺址發現了4500年前的碳化水稻等植物遺存及稻田遺蹟。蜀地普遍氣候溫暖濕潤,這些都為蛇提供了理想的棲息環境。「為什麼要崇拜蛇?首先肯定是其在生活中較為常見,被當時的蜀地先民所觀察到。」

再來,胡蔚也談道,蛇的形象和習性,與自然現象產生的聯繫,也容易讓人產生一種敬畏與崇拜的心理。「可以說,人們畏懼蛇的致命毒性和攻擊性。人們對產生威脅的動物,其實也是很敬畏的。」胡蔚提到,譬如巴地先民崇拜老虎,也以蛇為圖騰。《說文解字·巴部》載:「巴,蟲也,或曰食象蛇,象形。」這些動物在先民的眼中既可怕,卻又被認為其具有某種威力。

同時,在古代先民對蛇這一生物的觀察中,他們還發現了蛇具有生殖力強、能夠蛻皮重生的特點。「古人具有生殖崇拜,所以蛇身上也衍生出引申出‘子孫興旺’‘永生不朽’等寓意。」

人首蛇身的女媧、伏羲

蛇在神話世界具有獨特地位

來到四川博物院的展廳中,一件漢代的伏羲女媧畫像磚靜靜陳列在展櫃中,面向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在這件文物中,伏羲和女媧人首蛇身,分別手執規和矩,身上還長有羽毛。將目光再轉到四川乃至全國的博物館中,能夠發現都國人很熟悉的人類始祖——伏羲、女媧,大多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現在文物中。

東漢伏羲女媧畫像東漢伏羲女媧畫像

晉代郭璞注《山海經·大荒西經》曰:「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而在四川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不少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媧形象。譬如,在宜賓市博物院里就有一件國家一級文物——東漢斑竹林畫像石棺。在石棺的後檔部分,刻有伏羲女媧的神仙形象。他們人首蛇身,蛇尾交纏的同時,手中托舉著太陽和月亮。

東漢斑竹林畫像石棺東漢斑竹林畫像石棺

「其實在《山海經》中,還有多個上古神靈以人首蛇身之形出現。」胡蔚談道,這些都很好地體現了先民們對於蛇的崇拜,也生動地展現了蛇在神話世界中的獨特地位。同時,書中的許多神靈都是蛇身、蛇首或操蛇、珥蛇、踐蛇等形象。「這些往往與神巫緊密相連,蛇被視作巫師與神靈溝通的媒介,擁有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

而四川博物院館藏的一件東漢陶闢邪俑,其肩披獸袍,左手執蛇,右手扶長舌,腰際佩小刀。據悉,闢邪俑又稱為「方相氏」「鎮墓俑」「鎮墓神」。在四川地區出土甚多。

東漢陶闢邪俑東漢陶闢邪俑

而此類執蛇形象的闢邪俑,在川內不少博物館中皆有收藏。譬如,成都市青白江區博物館館藏的一件漢代操蛇俑,該俑造型誇張,頭頂有角,面目猙獰,嘴露獠牙,左手握蛇,呈站立狀。「這類陶俑,主要的作用就是鎮墓、闢邪。」胡蔚談道。而這樣奇特造型的鎮墓俑,在巴蜀地區出土較多,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巴蜀先民對蛇的崇拜。

操蛇俑 漢代操蛇俑漢代

在胡蔚看來,在中華數千年的文明脈絡中,對於蛇的崇拜也從古至今未曾中斷。自古以來,蛇因會蛻皮、多產多生等習性,被中國人賦予了再生、子孫興旺、長壽的吉祥寓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蛇的形象也與龍難捨難分,更有「蛇為小龍」的說法。「直至今日,巴蜀有的地方民間還有‘護蛇,不打蛇’的傳統,蛇進家門反而被視為一種好運的象徵。這些,都是蛇崇拜的文化延續。」

圖據各大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