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荊楚大地非遺年味濃

01

省博物館上演沉浸式編鍾音樂會

看!文化與科技翩然共舞

1月30日,大年初二,湖北省博物館編鍾演奏廳座無虛席,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一同欣賞「千古絕響——曾侯乙編鍾音樂會」新春特別演出。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通訊員 魯黎 黃敏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通訊員 魯黎 黃敏

音樂一響,年味登場。1月30日,大年初二,湖北省博物館編鍾演奏廳座無虛席,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一同欣賞了「千古絕響——曾侯乙編鍾音樂會」新春特別演出。古樂合奏《春節序曲》喜慶祥和的旋律響起,節日氛圍感頓時拉滿。

繼龍年春節編鍾演奏《恭喜發財》火遍全網後,今年春節,該館精心策劃的新春特別演出,以「新春伊始,萬象更新」為主線,連演7天,邀觀眾在金聲玉振中赴一場古今交融、科技與文化碰撞的視聽盛宴。

「李煥之作曲的管絃樂《春節序曲》,被網民稱作是‘春節必聽的BGM’,我們重新配器,加入笙、簫等中國古樂器元素,將其改編為古樂合奏。」湖北省博物館編鍾樂團負責人羅樂說。春節期間,全新打造的《春江花月夜》《我的祖國》等節目,古典與現代交融,為觀眾帶來全新的審美感受。

不只節目編排新,省博物館還採用新奇的高科技手段,讓舞台效果、觀演體驗等耳目一新。步入編鍾演奏廳,彷彿置身大型演播廳。音樂會集中展示編鍾演奏廳舞台提升改造的成效,全新升級的升降舞台系統、舞台智能移動裝置系統、沉浸式環繞音響系統,帶來了更加精彩紛呈的沉浸式體驗。中英雙語報幕,冷門樂器的圖文簡介,全新設計製作的演出服裝,無不給觀眾更好的觀演體驗。

喜慶的春節氛圍,唯美的春江花月夜,祖國的大好山河……全景式LED視效矩陣系統的運用,使舞台背景頓時顯得高大上,為節目增色不少。「高科技手段全新打造的演出場景如夢如幻,既傳承了傳統文化,又充滿著文化新質生產力色彩。」羅樂自豪地說。

當天舞台上,還出現了不少新面孔。2002年出生的劉靜怡,與多位新入職的「00後」演員同台演出。演出結束後她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她最初接觸的是西洋打擊樂,上大學後改學民樂,加入編鍾樂團後被編鍾神奇的「一鍾雙音」所吸引,在不斷學習中愈發喜歡編鍾演奏。她笑盈盈地說:「中國古老樂器,值得當代年青人去發掘、去傳承。」

春節期間,編鍾演奏廳每日演出7場,幾乎場場爆滿。很多觀眾欣賞節目的同時,不忘用手機錄下精彩片段。「音樂好聽,舞蹈也好看。」來自蘇州的一家三口接受採訪時,女孩「小糯米」搶答道。「小糯米」的爸爸則說:「科技手段加持打造的沉浸式舞台,讓古樂演奏融入當下生活,令人十分難忘。」

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處長盧申濤介紹,隨著「博物館熱」走深走實,「博物館里過大年」已成新年俗。今年春節,全省各地紛紛舉辦「巳巳如意 生生不息」博物館里過大年活動,圍繞蛇年生肖主題,「上新」類型豐富的基本陳列、臨時展覽,精心策劃新春市集、民俗文化體驗、數字化沉浸體驗等活動200餘場,吸引群眾在博物館里度過一個祥和文化年。

02

每年送戲下鄉200餘場 

觀眾超10萬人次

69歲「板車劇團」青春永駐

老河口「板車劇團」演出現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趙怡然 張源 攝)
老河口「板車劇團」演出現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趙怡然 張源 攝)老河口「板車劇團」演出現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趙怡然 張源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源 趙怡然 通訊員 苑立珍 李雯豔

「過大年,唱大戲,今兒個咱們唱一出喜慶的《抬花轎》,給大家熱鬧熱鬧……」1月15日一大早,一輛流動舞台車來到老河口市酂陽街道盧營村,青年戲曲演員孫帥康一邊和同事們搭台搬道具,一邊笑著和圍觀的鄉親們嘮嗑。

27歲的孫帥康,2018年加入老河口市湖北越調仙人花鼓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如今已是業務副團長,也是團里年齡最大的演員之一。「孫團長對戲曲癡迷得很,功底也紮實,還兩次登上央視呢,我們私下裡都叫他‘老戲骨’。」17歲的演員劉惠翔說。

不到半小時,舞台搭好,大家散坐四周,開始換裝化妝、調試樂器。看到一張張年輕的臉龐,居民吳秀英忍不住問道:「咦?現在唱戲的咋都是年輕娃娃?」「別看咱們演員平均年齡只有23歲,最小的才15歲,但是個個有絕活兒,人人都能當主角兒。」孫帥康自豪地回答。

「史誌紅的《伐子都》,‘撅腰下高’後轉身接‘變身殭屍’;孫少博的翻跟頭,連翻40個小翻……」提起演員們的看家本領,孫帥康如數家珍。他說,這都得益於劇團多年來「傳幫帶」的良好氛圍,年青人來了就是「寶貝」,老演員不僅悉心指導,還把登台機會讓出來,並且四處聯繫「名角」,讓新人「拜名師」一對一學習。

隨著一陣鑼鼓聲響起,《抬花轎》正式開演。看到現場井然有序,孫帥康才安心坐下給自己化妝,當天他飾演配角武狀元,戲份並不多。他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這些年咱們創排了15台傳統大戲、17台摺子戲,還原創了《看孫孫》《黃河絕唱》《百里丹渠》等7台新劇,作為縣級劇團,實屬不易。前兩天參加湖北藝術節,昨天參加老河口戲曲春晚,今天上午送戲下鄉,下午開始排練老河口春晚。咱們的演員真的很拚,這都源自大家對戲曲的熱愛。」

「新娘子和轎伕之間因路上顛簸而引發一連串妙趣橫生的爭鬥,是《抬花轎》中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為4名轎伕的扮演者都是17歲的新人,而且是無實物表演,孫帥康對此格外上心,化完妝後專程找到他們再次叮囑道,「上台後別緊張,平時怎麼排練就怎麼演,尤其是在上下坡時,不要只顧著動作到位,還要注意表情也要到位。」

兩個小時的演出下來,劇團成員配合默契,華冠麗服精緻如畫,男女唱腔婉轉悠揚,鼓樂聲聲悅耳動聽,贏得台下連連喝彩。

70歲的廖英海大爺開心地說:「家門口看家鄉戲,接地氣,過癮!更沒想到台上的演員還沒我孫女大,人小功夫可不小啊!」

在台下當觀眾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一級演員程和平欣慰感慨:「這些孩子們有悟性、肯吃苦,又好學,相信他們一定能在戲曲事業中幹出一番成績。」

老河口市湖北越調仙人花鼓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老河口市豫劇團,因為演員們曾經用板車拉著行頭、樂器送戲下鄉,被原文化部授予「板車劇團」。如今,板車雖已退出舞台,但老一輩的精神傳承了下來,演員們不僅扛起了振興湖北越調的大旗,還堅持行走田疇阡陌,每年開展送戲下鄉等各類惠民演出200餘場,受益觀眾超過10萬人次。

「振興地方戲曲,‘前浪’帶‘後浪’,一起乘風破浪!只要我們全力以赴,就能讓古老的越調煥發青春光彩,走出湖北,走向全國,驚豔世界。」新的一年里,孫帥康和他的小夥伴們信心滿滿。

03

非遺入畫卷 唐城夢千年

1月29日,襄陽盛世唐城景區開啟火龍鋼花表演。
1月29日,襄陽盛世唐城景區開啟火龍鋼花表演。1月29日,襄陽盛世唐城景區開啟火龍鋼花表演。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璐 通訊員 向長海 何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