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出爐!票房破百億,出遊大增長,「換新」促消費,這個春節有多紅火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欣 柳玉鵬】春節消費數據陸續出爐,旅遊、觀影、購物、餐飲等全面增長,呈現出活力四射的蛇年春節經濟圖景。相關專家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分析稱,火熱的春節經濟反映了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活力及其對經濟的重要作用;春節經濟的繁榮也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成果的體現。2025年可以預期消費將繼續發揮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
春節檔電影市場「開門紅」,票房和觀影人次雙雙創歷史新高,是蛇年春節經濟最火爆的一個側面。國家電影局2月5日發佈數據,2025年春節檔(1月28日至2月4日)電影票房為95.10億元,觀影人次為1.87億,兩者均創造出新的春節檔票房和觀影人次紀錄。截至2月5日13時29分,2025年春節檔上映新片(含春節檔結束後)總票房(含點映及預售)突破100億。據燈塔專業版,截至5日19時11分,影片《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突破54.14億元,超過《你好,李煥英》進入中國影史票房榜前三,同時成為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冠軍。

2月3日,小觀眾在杭州一家影院觀看2025年春節檔《哪吒之魔童鬧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的電影海報。(視覺中國)
春節期間旅遊經濟也紅紅火火,據文化和旅遊部測算,春節假期8天,全國國內出遊5.01億人次,同比增長5.9%;國內出遊總花費6770.02億元,同比增長7.0%。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冰雪旅遊持續火熱,南下「避寒」旅遊熱度攀升,夜間文旅消費亮點頻現。人潮湧動活力足,旅遊消費收穫開門紅。在線旅遊平台飛豬向《環球時報》提供的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蛇年春節假期,人們玩得更久、更遠,消費也更多。飛豬平台統計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國內遊人均消費同比去年提升近10%,人均住宿時長同比提升5%。

促消費政策疊加節假日效應,春節期間餐飲、零售消費市場熱力十足。商務部發佈的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假期前四天,全國重點零售與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提升5.4%,重點監測的餐飲企業營業額增長5.1%。
國家稅務總局5日利用增值稅發票數據,為世界呈現出另一個維度的中國蛇年春節火熱的經濟場面。數據顯示,春節假期,全國消費相關行業日均銷售收入與上年春節假期相比增長10.8%,其中,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同比數別增長9.9%和12.3%。春節期間,在「以舊換新」政策加碼帶動下,消費者「煥新」熱情高漲,促進家居家電產品消費走高。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66.4%,其中電視機等家用視聽設備同比增長226.8%。手機、智能手錶等數碼產品納入購新補貼範圍,使消費者獲得實惠紅包,通訊器材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1.9%。建築及裝潢材料等與家居裝修相關的商品銷售也呈快速增長態勢,同比增長15.5%。
長期以來消費一直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5%,順利完成全年目標。其中,消費支出貢獻2.2個百分點,貢獻率為44.5%,在GDP三駕馬車中仍居於第一位。蛇年春節經濟的火熱不但為全年經濟運行迎來一個良好開局,也成為觀察全年經濟表現的重要晴雨表。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5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春節期間的消費熱潮,無論是電影票房、旅遊出行還是餐飲零售,都顯示出中國消費者強大的購買力。這不僅得益於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與政府持續推動的消費刺激政策密切相關。例如,「以舊換新」政策有效促進了家電和電子產品等耐用消費品的更新換代,進一步釋放了消費潛力。此外,洪勇表示,隨著服務業特別是文化娛樂、旅遊休閑等領域快速發展,服務消費逐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表明中國經濟正從傳統的製造業驅動向更加多元化的消費和服務驅動轉變,為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