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人權議題只是美國進行國際鬥爭的手段

中國網特約評論員 賈春陽
當地時間2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宣佈美國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並停止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供資金。同時,特朗普還宣佈,未來禁止向聯合國近東巴勒史丹難民救濟和工程處(UNRWA)提供資金,要求美國國務卿對美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成員資格進行審查,包括評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如何以及是否支持美國利益,分析該組織內是否存在反猶太主義或反以色列情緒。
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美國就曾頻繁「退群」「毀約」。2018年6月,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美國時任駐聯合國大使黑利給出的理由是,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對以色列「存在偏見」以及「無法有效保護人權」。當時,美國還退出了《巴黎協定》、「伊核協議」、「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中導條約》、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組織或協定。如今,繼2025年1月20日上任當日宣佈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巴黎協定》之後,特朗普再次吹響了「退群」號角。
此外,自行政令發佈之日起180天內,美國國務卿與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協商,「對美國加入並提供任何類型資金或其他支持的所有國際政府間組織及美國加入的所有公約和條約進行審查,以確定哪些組織、公約和條約違背了美國的利益,以及這些組織、公約或條約是否可以改革」「審查結束後,國務卿應向總統報告調查結果,並就美國是否應退出任何此類組織、公約或條約提出建議」。也就是說,當前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僅是美國新一輪「退群潮」的開始,而非終點。
對於美國此番再次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特朗普的理由是「聯合國一些機構和組織偏離了使命,違背了美國利益,攻擊我們的盟友並宣揚反猶太主義」「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保護了侵犯人權者,允許他們利用該組織來保護自己免受審查」。在白宮網站同日發佈的所謂「事實說明」中,美國又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貼上了「反美組織」標籤,指責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未能履行其使命,成為犯下可怕侵犯人權行為國家的保護機構」「對以色列存在偏見,在理事會議事過程中不公平且不公正地關注以色列」,並藉機老調重彈地污衊伊朗、中國和古巴等國「侵犯和踐踏人權」。
顯然,白宮給出的「退群」理由,特別是所謂「審查」,充滿了美式「傲慢與偏見」。作為聯合國系統內的政府間機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由47個成員國組成,專責在全球範圍內加強促進和保護人權的工作,解決侵犯人權的狀況並就此提出建議。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在運作過程中雖不完美,但總體而言,它既是各國就人權議題進行坦誠交流、建設性對話與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動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文明互鑒的重要機制。美國對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惡意指責,充分體現了美國在參與全球人權治理、參加聯合國人權機制方面的實用主義和霸道作風。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機構,只有在符合美國利益時,才會被美國認定為「國際規則的化身」,承認其「重要作用」,並參加機構的相關活動。顯然,人權議題只是美國進行國際政治鬥爭的手段,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人權高專辦等用作輿論攻擊、外交圍攻他國的工具。如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屆會期間惡意炒作涉疆、涉藏問題,並以此裹挾盟友對中國搞圍攻。當發現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脫離美國掌控或認為已經「違背美國利益」之時,美國便對其橫加指責,甚至貼上「反美組織」的標籤,編織各種上不了檯面的由頭為自身「退群」開脫。美國兩次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均拿以色列說事,充分體現了美國在對待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國際人權機構時的霸道作派。
保護和促進人權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需要世界各國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美國作為聯合國創始成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理應發揮大國應有的擔當,在保護和促進全球人權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並與世界各國一道推動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機制公正客觀地開展工作。動輒「毀約」「退群」,或將人權理事會等聯合國人權機制作為政治操弄和陣營對抗的角鬥場,均是不負責任之舉。(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
編審:唐華蔣新宇張豔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