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胎黑生意危害公共安全必須嚴懲

【#紮胎黑生意危害公共安全必須嚴懲#】#媒體評小米SU7服務區遭割胎#近日,有車主將車停在廣東陽江沈海高速(陽茂段)新墟服務區一家汽車修理店門口去解了個小手,緊接著手機就收到胎壓異常信息。等他回到車前,就有一個人問要不要補胎。查看車輛監控影片發現,一名男子在車邊有割胎的動作。車主報警後,警方迅速行動,2月5日晚,陽西公安發佈警情通報,嫌疑人王某已被刑事拘留。

雖然警方目前還沒有披露王某涉嫌的刑事罪名,以及相關違法細節,但是,公路上「紮胎」的黑生意,一直是司機們的憂慮所在。這種割胎人往往與汽車修理店沆瀣一氣,先是故意偷偷割壞車主的好胎,然後騙取對方在自家店內補胎。還有的補胎人為了做「生意」,直接在路面上撒地釘、碎玻璃,不顧機動車的行車安全。

不說別的地方,2024年4月4日,當地電視台就曾報導,有市民稱在陽江新墟服務區遇多輛車輪胎被紮,服務區內汽修店都說要換輪胎。車主李先生稱,他上高速前剛換的新的防爆胎,進服務區修理店,對方不肯檢查,直接讓換車胎,花了4400元換了2條胎2個輪轂。

「紮胎」黑生意儘管只是個別,但社會危害巨大、影響惡劣,司機對此提心吊膽,特別是考慮到機動車的行車安全,「紮胎」針對的對象不特定,在一些地方打擊力度還難以滿足公眾的期待。

一者,「紮胎」刑事違法定性較為複雜。如果被割壞車胎的實際價值,尚未達到5000元以上,一般屬於治安處罰的範圍,給予行政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一旦查實當事人的割胎行為達3次以上,可以追究「故意毀壞財物罪」。有時這種案件會被追究尋釁滋事罪。但是,考慮到在高速公路的服務區故意破壞輪胎,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交通事故,甚至發生車毀人亡的嚴重後果,車主及在高速公路上的不特定車輛和乘客都將處於高度危險之中,也有人建議應該追究更為嚴重的「以危險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罪」,才能以儆傚尤。

二者,固定「紮胎」的證據比較困難,因為破壞輪胎的行為比較隱蔽,特別是用撒釘子、玻璃的方式,不容易第一時間被發現。司機在發現輪胎受損之後,也未必第一時間想到是有人故意破壞,再查找肇事者就更為困難。

這起案件是因為司機開啟了汽車的「哨兵模式」,直接拍到了肇事者的破壞行為,方便司法機關及時定性、偵破案件,影片的廣泛傳播,引發了社會的關注,形成了對此類黑生意嚴打的社會共識。

考慮到此類「紮胎」問題的嚴重危害性,職能部門有必要展開專項打擊行動,及時歸總信息、串併案件、明確定性,對於「紮胎」的黑生意,不姑息不縱容,抓住蛛絲馬跡嚴查徹處,讓違法者付出沉重代價,讓潛在違法者懸崖勒馬,維護司機的安全感,把乾淨安全的路面還給公眾。要明白,「紮胎」賺的是黑心錢,危害的是公共安全,必須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