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多一度丨「哪吒」9天登頂 近10年國產動畫電影表現如何?
據網絡數據顯示,2月6日12時13分,上映9天的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含預售票房已超57.75億元。這也是時隔1170天,中國影史票房誕生的新冠軍。 此外,《哪吒2》也超越了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哪吒」也成首部動畫電影百億IP。

放眼近些年的國產動畫電影佳作頻出,《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羅小黑戰記》「熊出沒」系列以及「白蛇」系列等作品得到不少觀眾的喜愛。「哪吒」是如何「火」起來的?近10年來國產動畫電影表現如何?

「哪吒」怎麼「火」起來了?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橫空出世,以超50億票房登頂彼時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冠軍,並躋身中國影史票房第四,這為《哪吒2》積累了龐大的粉絲基礎和期待值。《哪吒2》於2025年1月29日上映,目前豆瓣評分8.5,觀眾評價集中於「特效震撼」「劇情流暢」「笑淚交織」等關鍵詞。

《哪吒》劇照。
圖片來自@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
據新華社報導,此次《哪吒2》帶著更生動的故事、更震撼的場景回歸,引發全民熱議。在劇情方面,《哪吒2》進行了大膽創新,聚焦「魔童」的掙扎與成長,重新解構了「鬧海」這一經典情節,在保留傳統文化辨識度的同時賦予現代價值觀的解讀。
在畫面製作上,從大場面的打鬥到東方美學風格的建築,再到角色人物的刻畫,《哪吒2》完全超越了前作,展現了中國動畫製作的高超水準,給觀眾帶來沉浸式的觀影體驗。據悉,《哪吒1》全片1800多個鏡頭,《哪吒2》全片2400多個鏡頭,其中特效鏡頭超過1900個,僅特效鏡頭就超過上一部全片的鏡頭量。

《哪吒2》特效畫面
圖片來自央視新聞
《哪吒》系列電影製片人、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CEO劉文章表示,「在製作上,我們追求精益求精,勇敢挑戰‘不可能’。《哪吒2》僅特效鏡頭就超過了《哪吒1》的全片總鏡頭,特效製作人員也是第一部的幾倍。」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賦能,讓《哪吒》在觀眾層面獲得認同感。《哪吒》系列電影導演餃子表示,「中國傳統文化是動畫電影創作的一座巨大寶藏。動畫電影需要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需要呈現出傳統文化的年輕化表達。」以《哪吒2》為例,該電影以中國傳統神話故事為藍本,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劇情、畫面和角色之中。哪吒的服飾造型、太乙真人的法寶、海底龍宮的建築風格、崑崙仙境的場景設計等,處處都彰顯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近10年國產動畫電影表現如何?
《哪吒2》的票房「神話」,再一次引發「國漫崛起」的熱議。從萬氏兄弟1922年製作的《舒振東華文打字機》為起點,中國動漫已經走過百年歷程。有分析認為,中國動畫電影經歷了卡通電影時代(1923-1946年)、美術電影時代(1947-1998年)和動畫電影時代(1999年至今)三個階段。
2015年以來,中國動畫電影票房顯著提升。燈塔數據顯示,票房過億的國產動畫電影有35部,除《熊出沒之奪寶熊兵》《十萬個冷笑話》為2014年上映,其餘33部均於2015年之後上映。

2015年以來,票房前10的國產動畫電影。
圖片來自燈塔專業版
2014年起,「熊出沒」連續在春節檔推出了8部大電影累計收穫票房超42億元,成為市場表現最好的系列動畫電影;

電影《熊出沒·重啟未來》劇照。
圖片來自@熊出沒
2015年,曆時8年打磨、製作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近10億的票房拿下當年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冠軍寶座;

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劇照。
圖片來自@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35億的票房成績躋身中國影史票房第四;
2023年,《長安三萬里》以18.25億的票房打破過去三年動畫片累計票房紀錄;
……
題材方面,過去10年,中國動畫作品題材日趨豐富,從原先的少兒題材到如今橫跨青春、科幻、神話、懸疑等多元內容。
在熱門的動畫電影中,《哪吒之魔童鬧海》《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薑子牙》《白蛇2:青蛇劫起》四部均屬於神話傳說類題材,包含著鮮明的東方特色。富有國產特色的IP在中國電影市場深受歡迎。
《白蛇:緣起》《白蛇2:青蛇劫起》《昨日青空》等為代表的愛情題材動畫電影日益增多。
童話題材以《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豬豬俠》等為代表的IP化系列動畫電影,從「趣味性」設計入手,關注科學技術、生態、生命意義、地球保護等現實主義問題。
《雄獅少年》系列電影聚焦現實題材,結合「原創+現實主義」的創作理念,講述了充滿人文關懷的少年追夢故事。

圖片來自@電影雄獅少年
國產動畫電影如何走得更遠?
-
政策支持
與卡通電影、美術電影不同,中國動畫電影離不開國家有關政策的持續扶持。
2002年2月施行的《電影管理條例》與《影視動畫業「十五」期間發展規劃》均明確提出了「使國產動畫業真正走上民族化、大眾化、科學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的發展目標,中國動畫電影開始了市場化、產業化發展之路。
2012年,《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出台,從財稅支持、頂層設計、市場份額、播出平台等多方面對國產動畫產業進行扶持。
2013年,《推動國產動畫電影發展的9條措施》出台,加大對國產電影資金的扶持力度,對重點企業、重點影片給予重點支持。
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文化部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先後推出,對包括動畫電影在內的數字藝術作出了新的規劃和政策扶持。
2022年11月,國家電影局發佈《「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強調扶持科幻電影、優秀動畫電影創作生產。
……
-
傳統文化需要創新表達
近年來國產動畫的發展,得益於中國故事、中國風格這一創作自覺和審美接受的雙重回歸。從《長安三萬里》召喚出中國人文化血脈中流淌的詩歌基因,到《哪吒》系列電影巧妙融入了三星堆文化元素,中國動畫電影驚豔亮相的背後,是創作者堅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汲取靈感與養分,同時加強錘煉以新技術講故事的能力。
-
技術創新及資源整合
當前,國產動畫電影、電視動畫片、網絡動畫番劇以及動畫短影片、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動畫等形成了不同賽道,供應鏈模式也在轉變。中國動畫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李萌認為,動畫行業需要進一步加強資源整合,加強與文旅、金融、傳媒、出版、遊戲等行業的互動合作。
-
IP衍生品延續作品生命力
除了票房火爆,《哪吒》的IP衍生產品出現熱銷。目前,《哪吒》系列電影已陸續推出多款衍生產品,包括盲盒、手辦、徽章等。據央視新聞報導,《哪吒2》合作消費品牌達12個,其中9個為衍生品合作,與玩具品牌聯名推出的盲盒產品在全國多地脫銷,線上發貨已排至6月份。

整合自 陳可紅.近十年來中國動畫電影題材的多元化發展和藝術特色分析.《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6期、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
編輯 馬浩歌
校對 王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