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盆地探獲高產工業油流,初步評價石油資源量4.27億噸
新京報訊(記者張建林)2月7日,記者從河南省地質局獲悉,三門峽盆地探獲高產工業油流,初步評價石油資源量4.27億噸,實現國內中小盆地新區新層系找油新突破。
三門峽盆地油氣資源接續基地調查是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部署的2024年重點項目,經過試油成果證實三門峽盆地油氣資源潛力大。
2023年,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中心在靈寶區塊部署實施「豫峽地1井」,機抽獲得初始日產量56.14方、穩定日產量27.53方,油質為輕質原油,品質好,實現三門峽盆地50年來油氣調查重大突破。
通過對二維地震、三維地震採集的數據進行解析,專家查明了三門峽盆地構造單元,釐清了盆地構造演化史,將盆地劃分為「南北分帶,東西分塊」的「六凹兩凸」構造格局。同時,也揭示了地層埋深、厚度及展佈特徵,提出了下生上儲成藏類型。
2024年5月31日,經專家論證,在靈寶區塊函穀關部署實施豫靈1井、豫靈2井。7月中旬,設計井深2700米的豫靈1井、設計井深3300米的豫靈2井相繼開工。

試油成果證實三門峽盆地油氣資源潛力大。豫靈1井經測試,機抽獲得穩定日產量15.5方。豫靈2井第一試油層段(2238.10米-2253.80米)獲得自噴穩定日產量產31.62方;第二試油層段(2186.30米-2211.80米)獲得機抽穩定日產量92.52方。結合此前豫峽地1井的試油情況,初步評價盆地常規石油地質資源量為4.27億噸。

河南省地質局有關專家介紹,總結推廣三門峽油氣勘查成功經驗和理論技術,有利於推進河南省工作程度低的中小盆地群油氣調查,取得新區域新層系油氣發現,實現「由點到面」的突破,形成南華北盆地群油氣資源接續基地,從而引領企業勘探開發,增加區域油氣自主供給能力,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三門峽盆地探獲大型油氣田」入選2024年河南地質十件大事。據介紹,三門峽盆地油氣勘查實現重大突破,提振了中小盆地油氣勘查信心,對引領我國356個中小盆地勘查,推動我國油氣資源增儲上產,對我國類似條件中小盆地勘探開發具有示範作用,為國家開拓油氣資源接替領域提供新的參考方案,對緩解能源供需矛盾、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