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萬寧日月灣三人落水,U型機器人和衝浪教練聯手救人
大年初二下午,在海南萬寧日月灣的海面上,發生了一起驚心動魄的救援行動。
三人駕駛電單車艇落水,萬寧市藍天救援隊隊員操作U型機器人衝開海浪,向落水的三人駛去,落水三人趕緊抓住U型機器人。然而,因海浪太大,U型機器人又被海浪拍打在電單車艇上,導致動力受損、外殼碎裂。
危急時刻,膚色黝黑、身材結實,操著一口「廣普」的衝浪教練啊世,扛起衝浪板衝進了海里,奮力划水遊向落水者。

電單車艇被打翻三人遇險
1月30日下午5點多,黃昏時分,浪頭一個接一個地拍打著海岸。
萬寧市藍天救援隊隊長劉嬌正帶隊在沙灘4米高的4號瞭望塔上值守,突然發現遠處的海面上出現了一艘電單車艇。
冬季的萬寧日月灣海域風急浪高,海浪通常在1到2米,有時大浪能夠達3到4米。按照衝浪教練啊世的經驗,這裏是中高階衝浪人的勝地,初學者通常跟隨教練在沙灘邊的淺水裡練習,這裏不適合玩電單車艇等海上遊樂項目。
「浪這麼大,怎麼有人玩電單車艇呢?」作為救援隊長的劉嬌,自然也很清楚這個問題,所以拿起望遠鏡跟蹤查看電單車艇的情況。
擔憂的事還是發生了。在離岸大概兩公里的地方,電單車艇被浪打翻了,兩個穿著綠色救生衣的落水者,一沉一浮地漂在海上向岸上揮手,卻隨著浪越漂越遠。
「趕緊救人。」劉嬌迅速用望遠鏡確認了遇險者的位置,並通知了岸邊的隊友。
救援人員立即啟動無人機,幾分鐘後,無人機傳回的畫面顯示,共有3人落水,他們緊緊抓著側翻的電單車艇,情況十分危急。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們嘗試乘坐電單車艇前去救援,但都被海浪打回岸邊。於是,救援隊決定啟用U型水域救援機器人。
「U型機器人放上去以後,我的望遠鏡一直沒有放下,因為要不停地鎖定目標。」劉嬌介紹說,U型機器人被譽為「會跑的救生圈」,酷似迷你電單車艇,只要通過操作手柄,就能讓它到達準確地點,速度可達每小時20公里,最大承重80公斤。U型機器人兩側的扶手可以為遇險者提供穩固的支撐,即使在風浪中也能保證其安全。
救援過程沒有想像中那麼順利。三名落水者同時趴在了U型機器人上,而U型機器人最大承重只有80公斤。在海浪的衝擊下,U型機器人撞上了側翻的電單車艇。「動力系統受損,外殼也被撞碎了。又一個大浪拍過來,將一名落水者打散了,他漂到更遠的地方去了。」劉嬌說。

衝浪教練衝進海里馭浪救援
這時候,衝浪教練啊世也注意到了海面上的落水者。
當時啊世剛剛完成一天的課程,他有些疲憊,正駕駛著觀光車,打算帶五六名學員返回衝浪球會。一個學員最先看到海上有電單車艇被打翻,岸上有不少人在緊張地圍觀,便告訴了啊世。
「當時已經是黃昏了,還有不到一個小時,天就黑了,再不去救人就來不及了。」啊世說。啊世問學員們是否著急回球會,學員們紛紛表示「不急」,讓他快去救人。
啊世扛著衝浪板迎著海浪衝了上去,「一路上有多個圍觀的路人問我,是不是來救人的?我說是,他們都提醒我注意安全。」
啊世曾在惠州雙月灣營救被離岸流衝離海岸的人,「下海救人前我也會做評估,我衝過比這高、比這大的浪,體力也能維持。」
啊世從落水者的北側下海,當時浪高大約兩米,他不斷越浪,來到打翻的電單車艇附近。當時一男一女兩名少年正穿著救生衣,抓著救援隊的U型機器人漂在海里,不停地向他招手,「U型機器人看上去像個電動的救生圈。」
兩個青少年情緒還算穩定,他們告訴啊世,還有一個人被衝到遠處了,讓他先去救同伴。
被衝散的落水者是一名中年男子,被浪越拍越遠,大概已在二十米外。考慮到兩名青少年還有體力,他就划水過去救中年男子。
在海浪中,啊世讓男子趴在衝浪板前面,他則在板尾保持平衡。這時剛好有一波浪過來,啊世便藉著這波浪划水,將男子救上岸。上岸後,男子急切地指著大海說,「還有孩子!」
啊世疲憊不堪,但來不及休息,便再次衝到海里。兩名青少年體力快耗盡了,看到啊世來了,一下子慌張地把U型機器人丟開了,急切地抓住了啊世的衝浪板,男孩爬上了衝浪板,女孩抓住了板頭。「本來我一次只能救一個人,但他們都已經爬上來了,情緒也很激動,我就趴在海里抓著板尾,用腳蹬水,盡快把他們帶上岸。」啊世說。
等把人全救上岸,啊世才鬆了一口氣,岸上圍觀的人也紛紛給他鼓掌。
後來,啊世將學員拍攝的救人影片剪輯後發到了網上,「許多人稱讚我是英雄,還在評論區里關心我,下次下海救人一定要先注意個人的安全,讓我覺得特別溫暖。其實,除了我,平時也有其他衝浪教練會在海里救溺水的人。相對其他人,衝浪教練更能夠駕馭海浪,能盡快到達溺水者身邊。」啊世說。

第一次使用U型機器人救援
這是救援隊使用U型機器人和衝浪教練合作救人的成功案例,也是萬寧市藍天救援隊第一次使用U型機器人參與實戰救援。
萬寧市藍天救援隊副隊長吉祥則感歎,三名遇險者非常幸運。藍天救援隊的所有裝備都在現場,U型機器人也是去年年底萬寧市應急管理局配發的,隊員們經過了多次操作培訓,但沒想到這麼快就派上了用場。
此次救援中,U型機器人發揮了重要作用。儘管U型機器人在此次救援中受損,但其在動態水域的表現依然值得關注。「不管海浪多高,U型機器人都能衝進海里,而且正反方向都能開。」劉嬌說。
春節期間,萬寧市藍天救援隊每天早9點到晚6點在日月灣值守,確保遊客安全,值守將持續到元宵節。劉嬌介紹,正月初八之前,每天有20多名隊員值守,初八後,沙灘上的6個瞭望塔都安排了一名隊員,共十幾人輪流值班,設備方面則配備了無人機、U型機器人、聲呐、拋繩器等多種救援設備。
電話裡,劉嬌的嗓音已經十分沙啞,但她仍然堅持在日月灣值守,「有不少遊客登上長滿青苔的礁石拍照,很容易滑倒,漲潮時,可能不知不覺就被海水淹沒了,所以,我們只能用喇叭一遍遍提醒遊客下來。」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此前國內也有多個地區在水域演練和救援中使用了U型機器人。
2020年7月,黑龍江牡丹江鏡泊湖水上搜救綜合演練在鏡泊湖景區山莊碼頭水域舉行。水上救援U型機器人首次應用在鏡泊湖搜救演練場景中,其可在大風浪環境下快速到達指定水域,救援速度是普通救生員的15倍。
2022年8月,山東威海榮成市海邊,一名15歲男孩在海中遊玩時被風浪衝走無法上岸。危急時刻,當地警方操控U型機器人穿過海浪,快速抵達男孩位置。男孩抓到機器人後借力遊向淺水區。待男孩近岸後,多名民警立即涉水上前,合力將男孩營救上岸。
2024年8月,在北京園博園,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舉行水域救援演練,消防員展示施救、自救技能。其間,水域救援U型機器人大顯身手,同時將兩名抓住手柄的「落水者」拉回岸邊。
萬寧市藍天救援隊提醒廣大遊客,春節期間進行水上活動時,務必選擇正規場所,並做好安全防護措施,漲潮時不要登礁,落潮的時候不要游泳。
新京報記者 彭鏡陶
編輯 甘浩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