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年味更有文化味!春節假期博物館日均接待觀眾超千萬
人民網北京2月7日電 (記者韋衍行)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據初步統計,2025年春節假期期間(1月29日-2月4日),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7264.87萬人次。日均接待觀眾超1000萬人次,較去年增長12.84%。陝西、四川、江蘇、浙江、廣東5省份博物館接待遊客超過500萬人次。55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接待觀眾達516.73萬人次,呈持續增長態勢。

2025年春節是「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後的首個春節。各地博物館以此為契機,推出以春節和生肖為主題的展覽,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讓觀眾到博物館里過大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自開幕以來人氣持續高漲,展廳內各類寓意吉祥的文物與空間佈景形成呼應,增強觀眾與文物的情感連接和心理共鳴;山西博物院推出主題展覽「尋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對藏於山西博物院的蛇形文物進行全面展示;恭王府博物館舉辦「歲朝迎祥 美意延年——恭王府博物館藏傳統木版年畫展」,讓觀眾在恭王府古建院落間感受傳統木版年畫的獨特韻味。

不僅展覽豐富多彩,多所博物館還立足自身優勢,在春節假期推出形式新穎的特色活動,讓觀眾在館內生動立體地體會到多元融合的文化氛圍。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聯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共同舉辦的「民俗展演鬧紅火 博物館里過大年」系列活動,為觀眾奉上多場精彩紛呈的非遺民俗展演;陝西歷史博物館舉辦「陝曆博里過大年」新春社教活動,深入淺出地向孩子們介紹了春節的由來和生肖蛇的傳說;甘肅簡牘博物館「掌心之中的絲路生活——AR智慧社教課堂」也在假期「開課」,課程用生動的畫面演繹千年前的故事,讓同學們感受漢代邊塞地區的風土人情。
「博物館熱」持續升溫,越來越多人走進博物館,在觸摸歷史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不斷拓展博物館的「文化半徑」,文化的燈火就能被點得更亮,博物館就能為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更豐厚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