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靖人民日報撰文:最期待的就是看冰燈
【#武大靖人民日報撰文#:最期待的就是看冰燈】一到春節,我最期待的就是看冰燈。我的老家在黑龍江佳木斯。小時候,除夕夜剛過,我就趕忙穿上厚棉衣,拉著爸爸去江邊看冰燈。那時冰燈製作簡單,冰塊直接從江里采來,經工匠雕刻成型。冰燈的樣子很可愛,有胖乎乎的小熊、跳舞的仙女,還有十二生肖的造型……每一個都飽含著工匠對生活的美好期待和對自然的敬重。雖然天很冷,但我們在冰燈展區里玩得特別開心。大家在冰滑梯上大喊著滑下去,在冰迷宮里找路,這種簡單的快樂讓我難忘。
因為我對冰燈的喜愛,爸爸還給我做過冰燈——用小塑料桶凍出一個冰罩,扣過來,在里麵點上蠟燭,就有了一閃一閃的小冰燈。我常守著它入睡,醒來時冰燈已化為水,那點亮光卻一直留在我心裡。
後來我才知道,冰雪雕技藝是黑龍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冰燈就是最早、最流行的一種冰雕。對我來說,冰雕還有另一層意義。
我從小就學習滑冰。每年冬天,大人們都會做冰道,傳統方法是往地上淋水,讓水一層一層結冰。剛做好的冰道很光滑,穿著冰鞋上去一滑,冰面就會被冰刀劃出一道道痕跡。滑的次數越多,痕跡越多,冰道就越來越好滑。對於滑冰的孩子來說,這冰道就像我們的「冰雕」。冰雪大世界的冰雕是師傅精心雕刻的,我們的冰道則是靠一次次練習「雕刻」出來的。冰雕完成後會接受各地遊客觀賞,我們練習的成果,則要通過比賽來檢驗。
我離開家鄉多年,因為訓練和比賽的緣故,也很少有機會在家過年了。在隊里度過春節時,吃著隊里的年夜飯,看著賽場上的冰道,我常常會想起童年的除夕夜,想起守在我床前那盞爸爸親手製作的、簡陋卻溫暖的冰燈。
今年春節前,有機會再回到家鄉的冰燈展區,我發現冰燈又大又精緻,還融入了現代科技和光影藝術,晶瑩剔透的冰和光影相擁在一起。更讓人高興的是,冰燈不只是讓人觀賞,還形成了融合文化、旅遊、商貿的節慶活動。一些以前靠捕魚打獵為生的老人,現在也參與到冰燈製作和旅遊服務中,生活變得更好了。
最近,哈爾濱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開幕,冰雪之美、冰雪運動日益受到大眾關注。願家鄉的冰燈一直閃耀,扮靚歡樂、充滿希望的節日,也裝點著我們越來越美的日子。(武大靖/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