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從「革命熱土」到「幸福沃土」

來源:求是網

蛇年新春的贛南大地,寒風漸息,暖陽初照。

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長寧鎮三二五村的「尋烏調查·1930」紅色文旅街區一片歡騰,十二景燈、客家竹編、曬年貨等傳統民俗展示輪番上演,人們沉浸在濃厚節日氛圍中,在歷史情景佈置中追憶革命歲月,感激當今幸福的來之不易。

蛇年新春佳節,贛州市尋烏縣舉辦多場活動賀新春。圖為位於三二五村的「尋烏調查·1930」紅色文旅街區,當地居民在「龍來了」新春接龍活動中舉行傳統舞龍舞獅表演。

尋烏縣是原中央蘇區的南大門和核心縣份之一,毛澤東、朱德、丹恩小平、陳毅等曾在尋烏從事過偉大的革命實踐。三二五村的村名「三二五」,是為紀念1928年3月25日黨組織領導尋烏人民在這裏發動了震驚贛閩粵三省邊界的「三二五暴動」而得名。1930年5月,毛澤東同誌在這裏開展了一次著名的社會調查,並寫下了《尋烏調查》和《反對本本主義》兩篇光輝著作,首次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

紅色是尋烏縣特別是三二五村最厚重的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永遠不要忘記老區,永遠不要忘記老區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區建設」,「著力推動老區特別是原中央蘇區加快開展」。在習近平總書記親切關懷和推動下,黨中央、國務院推出一系列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政策舉措,尋烏在新時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中宣部、國家統計局等國家部委對口支援尋烏縣,2021年底起中宣部選派駐村幹部幫扶三二五村。

「春節假期,生意很好,都忙不過來,我這裏的特色辣醬還有其他土特產供不應求……」,在「尋烏調查·1930」紅色文旅街區經營農特產品的店主楊運蘭說起假期經營情況,臉上笑容舒展。近年來,尋烏縣活化利用紅色資源,以毛澤東同誌在尋烏的革命足跡為主線,重點實施了「一館七址」項目建設,其中包括位於三二五村的毛澤東尋烏調查紀念館和尋烏調查舊址等。三二五村自創《為什麼是三二五》等融媒體作品,經抖音、微信影片等平台推送,在線播放量超過200萬次。隨著三二五村的名氣日益遠颺,到村子裡的人流不斷增加,紅色文旅街區的客流也水漲船高。

三二五村是城中村,如何盤活有限資源、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成為村「兩委」班子的大事。2019年1月,深圳市龍崗區與尋烏縣正式建立支援合作關係,攜手打造「特區帶動老區、老區支持特區」支援合作新示範,龍崗區南嶺村是三二五村的對口幫扶村。「南嶺村從貧窮落後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示範,讓我們深受啟發,我們決心把自身優勢挖掘出來,不斷尋求突破。」三二五村黨支部副書記範佛祥回憶。

經過調研和論證,三二五村「兩委」決定充分用好村中紅色資源豐富這一獨特優勢,於2022年成立尋烏縣紅村壹品文化旅遊投資公司,打造集舊址參觀、紅色研學、休閑採摘、娛樂遊玩等於一體的紅色旅遊產業鏈,並創建「三二五紅心果社」品牌,通過推行「紅色文化+電商」模式,叫響「三二五村·中國紅色名村」品牌。與此同時,積極對接深圳市各消費幫扶平台,參與新華社、阿里公益等平台的農產品直播帶貨活動,拓寬農產品銷路。「2024年公司銷售額有300多萬元,很多年青人在村里可以直播帶貨實現家門口就業,我們留住了年青人,也就留住了未來的希望。」紅村壹品文化旅遊投資公司董事長何明輝告訴記者。

從街區往北步行數十米,便來到三二五文化客廳。一進大廳,記者就被琅琅讀書聲吸引,循聲望去「石溪書院」幾個大字映入眼簾,裡面一排排書櫃整齊排列,孩子們那清澈的眼睛充滿了對知識和美好未來的渴望。三二五文化客廳,是在中宣部和深圳市龍崗區的援助下打造的三二五村集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文化客廳於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可滿足周邊3.5萬餘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在一樓,文明實踐員範正安正主持一場象棋比賽,村里的老人們在方寸棋盤間排兵佈陣,現場好不熱鬧。他告訴記者,春節期間除了組織棋類比賽以外,他們還邀請了尋烏的非遺傳承人與當地的孩子們共同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手工剪紙文明實踐活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剪紙藝術,慶祝新年的到來。

「以往村民公共活動場所少,精神文化生活不豐富,現在三二五文化客廳為老百姓提供了新的精神供給站、棲息地。」三二五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王藝璿說。近3年來,村中嶽家莊公園、紅色文化公園、紅色文化廣場及周邊大大小小的「口袋公園」相繼建成並向村民開放,全村人均公共文化服務場所面積3年間增加了至少5倍。

記者準備離開三二五村時,「三二五一老一小幸福院」又映入眼簾,記者好奇為什麼店門沒開。村民告訴記者,這是為村里老人小孩開設的幸福餐廳,補貼後1份餐只需8元就能吃得很好,經常一份的量還夠夫妻二老吃,平均下來一人只花4元。當下春節,村里的「一老一小」全都在家裡吃團圓大餐、收壓歲紅包呢,這裏的店主也歡歡喜喜回家過年了。

三二五村的發展變化是新時代尋烏等革命老區發展新畫卷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尋烏縣進入了經濟社會發展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老百姓受益最多的時期。毛澤東尋烏調查體驗園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尋龍高速全線貫通,德青源金雞產業、幸福小鎮、深尋大道等項目落地生根;2024年尋烏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56.44億元,同比增長7.1%,城鎮和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都實現翻番;尋烏縣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等14項國家級榮譽;2025年「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啟動儀式暨慰問演出在尋烏成功舉辦。新時代的每個日子,革命老區尋烏都在真抓實幹中追趕、在奮勇前進中跨越,一步一個腳印邁向美好幸福生活。

贛南尋烏,這片見證我們黨為民初心的革命熱土,在新時代成為發展日新月異、百姓安居樂業的幸福沃土。

(采寫:《求是》雜誌記者 黎海華 審核:王兆斌 監製:牛京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