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人藝話劇「抗戰三部曲」收官之作《天算》登台國家大劇院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2月8日-9日,由遼寧人民藝術劇院出品的話劇《天算》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話劇《天算》劇照。
該劇自2021年11月創排以來,憑藉其深刻的歷史內涵、精湛的藝術表現和強烈的情感共鳴,贏得了廣泛的讚譽。作為第八屆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的參演劇目,以及國家藝術基金舞台藝術創作資助項目、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話劇《天算》不僅是關東演劇學派的代表作品之一,更是遼寧人民藝術劇院出品的「抗戰三部曲」繼《祖傳秘方》和《開爐》後的收官之作。
話劇《天算》以1940年東北抗日戰爭為背景,將故事設定在奉天北市場這一充滿市井氣息的場景中,通過幾戶市民的日常生活,展現了東北人民在極端困境中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該劇由劇作家孫浩擔任編劇,藝術家桑治國鋒和劇院青年導演尤美懿擔綱執導,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王紀厚擔任舞美設計,國家一級舞美燈光設計師關中魁擔任燈光設計指導,國家一級演員桑治佳倫、顧玲玲、王麗霞、齊昕欣、巴瑜等聯袂主演。自2022年首演以來,曾榮獲遼寧省第16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遼寧省第12屆藝術節暨第六屆遼寧文華獎——遼寧文華大獎、第18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

話劇《天算》劇照。
「與北京的天橋、天津的勸業場、南京的夫子廟相似,瀋陽的北市場里都是從事各行各業的普通百姓。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他們身上迸發出中國傳統文化賦予他們的驚人力量。舍小家,為大家,他們的愛國情懷值得今天的人們銘記。」編劇孫浩表示,《天算》就是在講述關東人的抗戰故事,在民族危亡之際普通人的奮起反抗,愛恨情仇和家國擔當,編劇紮根於東北地域文化形成了關東演劇學派風格鮮明的文本樣式,賦予了戲劇性極強的情節,塑造了鮮活各異的人物群像。
「‘深接地氣’是遼寧人藝的典型特徵,‘講家鄉故事’是我們劇院一以貫之的創作宗旨。《天算》有別於三部曲的其他兩部,它的抗戰不是正面戰場的打打殺殺,而是進入了更深層次的文化博弈。作為三部曲的導演,我自覺地在二度創作中調動手段努力傳承遼寧人藝所創建和代表的關東演劇學派的藝術風格,努力把戲做得有溫度、有情感、有看頭,讓它立得住、傳得開,躋身精品戲劇行列。」導演桑治國鋒說。
「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之際,話劇《天算》於國家大劇院的演出開啟了國家藝術基金全國巡演的重要場次,意義非凡。」遼寧人民藝術劇院院長、黨委書記佟春光表示,國家藝術基金對該劇巡演的資助,及國家大劇院的邀約,不僅是對《天算》藝術成就的認可,更是對該劇傳播抗戰精神、弘揚愛國主義情懷的肯定。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