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軌道交通R4線一期北段「環評」通過,採納了這些公眾意見

北京軌道交通R4線傳來建設新動向。近日,京投公司官網對《北京軌道交通R4線一期北段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進行全文信息公示,此公示環節意味著該線的「環評」順利通過,該線的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也已獲批。在環評期間,相關單位積極採納公眾意見,將對這條線路的地面段、高架段全部預留全封閉聲屏障實施條件。

按計劃,R4線一期北段工程將於今年開工建設,預計2029年底建成。R4線一期北段建成後,將實現與3號線、首都機場線等多條線路的換乘,並連通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

R4線一期北段工程年內將開工,預計2029年底建成

2022年,北京市政府批複《北京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20年-2035年)》,其中就涉及「北京軌道交通R4線」。它的定位是一條斜向穿城地鐵快線,是進一步提高國家級客運樞紐綜合交通保障能力,提升網絡效率,實現多點新城與中心城區大容量、快速、公交化聯繫的重要支撐。目前,R4線一期北段工程已納入《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2023年-2028年)》。

R4線一期北段工程南起管莊路西口站,北至燕京橋站,正線全長約21.3公里,其中地下段13.6公里、地上段7.7公里。本工程最高行車速度為120公里/小時。

該線共設5座車站,其中地下站4座、高架站1座,分別為管莊路西口站、3號航站樓站、中德產業園站、臨河站、燕京橋站。其中換乘站有兩座,在管莊路西口站可與3號線換乘、在3號航站樓站可與現狀首都機場線及規劃S6線、北部聯絡線、城際鐵路聯絡線等線路換乘。設車輛基地1處,位於順義區仁和鎮。

北京軌道交通R4線一期北段工程示意圖。圖/京投公司官網北京軌道交通R4線一期北段工程示意圖。圖/京投公司官網

2月7日,北京市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正式發佈「2025年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計劃」。今年,北京市在建城市軌道交通線路10條(段)、共計177.4公里,其中的新開工建設線路就包括R4線一期北段。

根據此次發佈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R4線一期北段工程預計將於2029年底建成。該線建成後將有效提升朝陽區東北部、首都機場臨空經濟示範區、順義新城等地區交通服務水平,方便周邊居民出行,充分發揮軌道交通對城市空間的佈局引領作用,推動沿線地區高質量發展。

R4線一期北段的客流預測分析分為初期(2032年)、近期(2039年)、遠期(2054年)三個階段。初期(2032年)線路長度為21.3公里,日均客流量為15.1萬人次;近期(2039年)線路長度為38公里,日均客流量為30.3萬人次;遠期(2054年)線路長度為120公里,日均客流量為72.6萬人次。

對全線高架、地面區段預留全封閉聲屏障實施條件

作為一條在建成區開工建設的地鐵線路,R4線一期北段工程在降低噪聲、振動汙染等方面著重進行了考量。

2月6日,京投公司官網同步公示的《北京軌道交通R4線一期北段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說明》中披露了在這條線路兩次「環評」期間,公眾對這條線路涉及相關環境問題的意見、建議。

該工程沿線居民主要通過郵件、電話兩種形式反饋公眾意見,在公眾參與工作開展期間,共計回收公眾個人意見27份,其中第一次環評公示期間共收到個人郵件反饋12封,電話反饋3通;徵求意見稿公示期間(第二次環評)收到個人郵件反饋8封,電話反饋4通。

比如,有公眾表示,「地上站噪聲大,建議全部改為地下站」。記者注意到,類似噪聲問題的擔憂是參與提出意見公眾的普遍看法。經過建設單位的認真研究分析,對於公眾提出的「擔心施工及運營期噪聲、振動影響,希望採取措施減少環境影響」等意見進行了採納,在建設中將採取環境保護措施。例如,針對超標敏感點採取全封閉聲屏障等有效降噪措施;針對施工期產生的環境影響提出相應措施,儘可能地降低工程施工期產生的噪聲、振動等不良環境影響。

記者瞭解到,在降低軌道交通運營噪聲影響方面,R4線一期北段工程的高架、地面段擬採取半封閉聲屏障措施1280延米,採取全封閉聲屏障措施2049延米。同時,對全線高架、地面區段預留全封閉聲屏障實施條件,並強化風亭消聲器設計,可有效保護其周圍區域聲環境質量。

公眾提出的線路規劃等意見已反饋有關單位

值得一提的是,R4線一期北段還將以橋樑形式上跨北京市溫榆河生態保護紅線,不設水中墩。環評報告書披露,上跨位置位於管莊路西口站至3號航站樓站區間,線路上跨溫榆河生態保護紅線長度約409米,涉及面積約0.06公頃。

為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高架橋與溫榆河周邊景觀環境一體化設計,主橋採用跨徑140米的變截面混凝土連續梁一跨跨過現狀水面,與相鄰的機場第二高速跨溫榆河橋(跨徑35米,在河道設3處墩柱)相比,對河道及周邊環境影響更小。運營期間,橋面雨、雪水通過排水口及縱向排水管集中收集,沿橋縱向排水彙集至河岸的市政管網,從而加強對溫榆河的生態保護。

此外,有公眾在線路規劃方面提出意見,認為燕京橋站與順義站距離太短,意義不大。還有公眾建議,可以考慮在機場生活區設置站點,方便該地區人員出行,減少機場高速擁堵。

不過,《北京軌道交通R4線一期北段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說明》中指出,針對部分公眾提出的線路敷設形式、車站形式、站位選址、換乘等問題,屬於規劃設計方面意見,不在本項目環評公眾參與徵求意見範疇,相關意見已反饋給有關單位。

北京軌道交通線路M、L、R、S、T命名各有區別

實際上,R4線就是原先北京軌道交通三期規劃中環評公示過的北京軌道交通20號線,而此次規劃方案中提到的「R4線」也表明了它的屬性。北京軌道交通線路除了以數字和漢字命名,還分為M、L、R、S、T等線路,其所對應的含義各有區別。

其中,M(Metro)線指的是通常意義上的地鐵線路,例如M1、M4線實際上就是1號線、4號線;L(Light Rail)線指的是輕軌線路,運量相對較小,例如L1線對應的就是首都機場線,只不過這一名稱如今在官方表述中很少提及;R(Rapid Line)線指的是大容量快速軌道交通線路,具有大站快車、車廂容量大的特點,例如此次公示的R4線(其在北京軌道交通三期規劃中還有一個名稱為20號線),因此,R4線與北京目前正在運行的4號線並無任何關聯;S(Suburban Rail)線則主要指的是市郊鐵路,例如S2線(黃土店站至延慶站/沙城站),不過,北京地鐵S1線作為北京首條中低速磁浮示範線路,其命名有些特殊;T(Tram Line)線指有軌電車線路,例如在北京亦莊運營的有軌電車T1線。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