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長尾效應下,鄉鎮影院「重生」後冷思考:路在何方?| 封面深鏡

封面新聞記者 劉彥君 伍勇 攝影報導
《哪吒2》再一次刷新紀錄了,這次是世界影史票房紀錄。
貓眼數據統計,截至2月7日21時11分,《哪吒2》以67.92億票房登頂全球單一市場票房王座。數字背後,躍動著四線城市41%的票房勢能。
那些沉寂些許的鄉鎮影院,此刻也迎來一次生機。斑駁的放映廳里飄散著爆米花的甜膩,幾十雙眼睛緊盯著銀幕上翻湧的混天綾。
事實上,像《哪吒2》這樣的現象級爆款,成功撬動鄉鎮電影票房增長的情況並不常見。
在《哪吒2》熱潮背後,不少業內人士也在思考,屬於鄉鎮電影院的路,又在何方?
「鄉鎮電影院的收入主要依靠幾個重要檔期。」峨影集團前總經理向華全幾年前調研過一個鄉鎮影院,發現春節檔的收入能佔全年收入的將近一半。
但像《哪吒2》這樣數據漲勢兇猛的,卻極為少見。在廣安市武勝縣烈面鎮的烈面影城,經理詹述良分享了一組數據:「2月7日賣出了92張票,其中87張都是來看《哪吒2》的。」
而在德陽市孝泉鎮的孝泉電影院,儘管影片已上映9天,但大廳里依舊擠滿等待觀看《哪吒2》的觀眾,上座率高達90%。


為什麼能夠如此火爆?「通過創新重構經典IP,將傳統神話與現代價值觀相結合,探討了命運抗爭、偏見與救贖、愛與成長等深刻主題。」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副教授蔣建華說,《哪吒2》這種對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解讀,既保留了文化底蘊,又貼合了現代觀眾的審美。
更為直觀的便是,觸動鄉鎮觀眾內心最深處的情感,尤其是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現居鄉鎮的青年、學生以及留守兒童和老人,使他們找到情感投射,引發價值共鳴。
「哪吒本身就是一部佳作。」向華全則認為,《哪吒2》在教育理念、故事情節改編以及動畫精美製作等方面,都完成得很好。
影片通過現代動畫技術呈現中國傳統美學,如「龍族」造型、陳塘關佈局等文化元素,使觀眾在享受視覺盛宴的同時,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觀影人群的變化。」向華全指出,以2015年至2018年的觀眾畫像為例,當時74%的觀眾年齡在17歲到24歲之間,主要是青年學生。
如今,當年的青年學生大多已為人父母,他們的觀影習慣依舊保持,且更加關注孩子的教育。「由於很多人外出工作,節假日時,一部既傳遞中國傳統文化又蘊含教育理念的《哪吒2》,顯得尤為契合他們的需求。」

不過,對於鄉鎮電影院而言,並不是時常都能遇到爆款作品。春節票房高漲的背面,鄉鎮影院也經歷著「冷熱交替」的生存環境。
位於廣安武勝的烈面電影城一直存在這樣的困境。經理詹述良說:「鄉鎮電影院畢竟在鄉鎮上,平時人都很少見,誰又會專門來看電影呢?」他補充道,只有節假日才會有三兩觀眾前來觀影。
開張五年來,烈面電影城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詹述良算了一筆帳,今年春節七天,電影院共售出票房14萬元多,其中八萬多都是來自《哪吒2》。儘管如此,依然是屬於虧損。「今年能稍微過個好年」。
孝泉電影院店長黃女士告訴記者,淡季時一部影片的上座率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幾,爆款電影能夠達到40%以上的上座率已經很好。她坦言,鄉鎮電影院營銷手段薄弱,「只能依靠好電影吸引觀眾。」
「當前,鄉鎮電影院的運營狀況呈現出複雜態勢。」蔣建華認為,一方面,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強,鄉村居民的消費規模與消費能力呈現增長趨勢。
另一方面,鄉鎮電影院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運營成本較高、盈利能力不足、軟硬件設施水平有待提升以及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
總體而言,鄉鎮電影院要實現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仍需在政策支持、市場運營、設施升級等方面持續發力,以應對當前面臨的挑戰。
如何盤活鄉鎮電影院,也是峨影集團前總經理向華全近幾年一直在研究的課題。他發現,儘管鄉鎮消費水平存在差異,但仍有一部分人擁有強烈的消費慾望。如果遇到受歡迎的作品,大家很樂意為此買單。
「平時農村逢場趕集時,能否利用空窗期播放一些大家投票選出的電影,或是公益電影,並收取低於檔期電影票的價格呢?」
向華全說,在節慶檔期電影上映時,鄉鎮可以針對性地開展活動,鼓勵大家觀影。這些收入能讓鄉鎮影院運營得更好、更持久。
「還可以與社區公共文化建設相結合,與當地政府、學校、文化機構合作,舉辦文化藝術活動、主題放映、研學活動等。」此外,向華全建議,通過技術和設備更新,將投射屏幕升級為LED屏也是一個可行方案。
當LED屏幕取代老式幕布,影院既能放映《哪吒2》,也能變成留守兒童的美術課堂,或是新農人的電商培訓基地。
「加強與其他文化娛樂產業合作也很重要。」在蔣建華看來,鄉鎮電影院可以與當地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將電影院作為旅遊線路的一部分,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體驗項目。
蔣建華舉例,郫都區的水鄉記憶電影院依託古鎮旅遊資源,成為當地的文化陣地配套設施,吸引大量遊客。安徽的鄉鎮電影院則結合當地徽派建築風格進行設計,成為文化旅遊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