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多一度丨DeepSeek走紅付費課程亂象頻現,如何避坑?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AI大模型「深度求索 DeepSeek」憑藉其突破性進展迅速走紅。但隨之而來的各種「付費培訓課程」,還有諸如「用DeepSeek月入百萬」的「科普文章」充斥社交媒體,山寨網站、山寨帳號頻現。用戶該如何避坑?學習人工智能一定要付費嗎?消費者如何甄別紛繁的網課?
避坑一:真假帳號、山寨網站魚目混珠
DeepSeek發聲:僅在3社交平台擁有官方帳號 請仔細甄別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曾在國內外多個社交平台搜索發現,有不少名稱與DeepSeek或DeepSeek創始人梁文峰名字相同或近似的帳號。

奇安信XLab 實驗室發佈報告稱,根據其對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2月3日期間的域名註冊情況進行的統計分析,發現在此期間共出現了2650個仿冒DeepSeek的網站。大規模的仿冒域名註冊活動從2025年1月26日開始,並在1月28日達到高峰,儘管隨後的增長幅度有所減少,但仿冒域名的數量仍在持續增加。
根據奇安信XLab對當前DeepSeek仿冒域名的解析結果,這些仿冒域名的使用用途主要為釣魚欺詐、域名搶注、流量引導,其中釣魚欺詐主要通過竊取用戶登錄憑證、利用相似域名和界面誤導用戶、誘騙用戶購買虛擬資產等手段實施詐騙。
這些網站誘導客戶充值;一批聲稱能靠它輕鬆賺取百萬的「搞錢達人」開始在各大平台湧現,連安裝客戶端的教程都賣出了上千份;甚至有人推出了所謂「空氣幣」,宣稱「能買DeepSeek內部原始股」,大搞投資騙局。
除了網站外,蘋果App Store也出現了多款山寨DeepSeek應用,導致很多用戶下載錯誤,充值後發現被騙。
據瞭解,在蘋果App Store搜索DeepSeek後,會出現DeepSeed、DreamDesk等應用,有用戶反饋稱搜索DeepSeek時,因為其他App位於搜索結果前列而錯誤下載,並被誤導支付了198元的永久會員費用。
2月6日晚,DeepSeek在官方公號發文稱,目前,DeepSeek 僅在以下社交媒體平台擁有唯一官方帳號:微信公眾號:DeepSeek,小紅書:@DeepSeek(deepseek_ai),X (Twitter) : DeepSeek (@deepseek_ai) 。除以上官方帳號外,其他任何以 DeepSeek或相關負責人名義對外發佈公司相關信息的,均為仿冒帳號。

除以上官方帳號外,其他任何以 DeepSeek 或相關負責人名義對外發佈公司相關信息的,均為仿冒帳號。與 DeepSeek 有關的一切信息以官方帳號發佈為準,任何非官方帳號、個人帳號發佈的信息均不代表 DeepSeek 觀點,請大家注意甄別。
DeepSeek 官方網頁端與官方正版 App 內不包含任何廣告和付費項目。目前除 DeepSeek 官方用戶交流微信群外,我們從未在國內其他平台設立任何群組,一切聲稱與 DeepSeek 官方群組有關的收費行為均系假冒,請大家仔細辨別,避免財產損失。
避坑二:售賣課程 賺會員費
專家:普通人不需要購買
新技術走紅,緊隨其後的是各種「培訓課」氾濫。學習人工智能一定要付費嗎?消費者如何甄別紛繁的網課?
「如何用DeepSeek賺到100萬」「DeepSeek帶你躺著賺錢」……在社交媒體上,諸如此類的「教程」頻頻出現,在購物平台上,甚至還有不少商家打著「本地部署」的概念兜售DeepSeek接入教程,標價最高達到10萬元,最低僅有0.01元。

此外,某熱門DeepSeek社區會員費為61元,總會員數超過3600人,在DeepSeek爆紅的近一個月裡,僅會員費收入就超過18萬元。
有消費者發現,目前,不少所謂的培訓課程是互聯網信息拚湊而成,課程內容的質量參差不齊,甚至只是以「人工智能」的名義賺取培訓費而已。打開各大社交平台,關於DeepSeek的相關教程層出不窮,從如何使用DeepSeek的基礎概念,到教授如何使用指令集、提示詞更好地命令DeepSeek,再到如何用其做電商運營賺錢。這些課程的價格從9.9元到599元不等。
來自某「教程」聲稱,第一批人已經用DeepSeek搞到錢了,你刷短影片的時間別人用它賺錢。一個女生是新晉寶媽,教人用DeepSeek做小紅書起號收費599,目前賣了20單,賺了將近12000元,她說這是小錢。第二個是給博主寫短影片腳本100元一單。2025年不是AI淘汰人類,而是會AI的人淘汰不會AI的人。還有專門的AI訓練營,號稱可以幫助用戶用AI賺取人生第一桶金。
吳女士曾經花199元購買課程,號稱「可以教授DeepSeek做自媒體爆款內容」,她說,用過之後才發現,所謂課程教授的內容都非常基礎。
吳女士表示,「就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我買的DeepSeek使用課程內容都特別基礎,很多是網上能查到的信息,所謂的一些爆款技巧也是很籠統的,沒什麼參考性,感覺這個錢花得不值。」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互動媒體標準推進委員會副主席、互聯網與信息科技專家包冉介紹,普通用戶根本不需要去購買所謂的教程,因為DeepSeek不需要再像之前一樣打磨提示詞。現在各大主流AI都可以直接用自然語言與其交流。
包冉說:「先說結論,壓根沒有必要為這些所謂的教程花錢,因為這些教程一不專業,二不專注,三也不尊重開源世界的一個基本的規則。」
他介紹,如果僅僅是教用戶怎麼登錄網頁下載App,怎麼通過一種格式化的提示詞的方式,尤其不適用於DeepSeek。指令集的方式實際上它針對的是初期的大模型,它的數據訓練和蒸餾的層數不夠,所以說我們還需要更多指示它要怎麼做,相當於帶著它來做。「DeepSeek的推理能力大大增強,說人話就可以了,不用再去搞一些似是而非的這種結構化的語言,這些內容如果去向普通用戶進行收費的話,太黑了。」
包冉認為,目前的大模型歸根結底依然是注意力機制。它實際上是經過訓練的語料,它訓練的是一種不同字詞之間的組合概率,這種組合概率只要被自認為是合理的就會被輸出。如果是做嚴肅的工作,比如寫論文,一定要做二次的查證。如果你希望它進行代碼的編輯,也要進行仔細的檢查和debug。
包冉建議,如果有用戶希望將DeepSeek或其他大模型部署在本地,那麼學習相關的教程也是必要的。
「DeepSeek爆火,培訓課火熱」的類似情況並不少見。此前,區塊鏈、元宇宙、ChatGPT等概念大火時,都有過類似培訓課程的出現。這背後既有市場需求的推動,也有一些人在追求短期利益,消費者需要仔細甄別課程質量和性價比,避免被誇大其詞的宣傳所誤導。其次,可以通過自學、參與開源社區等方式,來獲取DeepSeek相關知識和經驗。

【評論】
山寨網站碰瓷DeepSeek,散發著一股功利味道
圍繞新應用展開的形形色色的碰瓷行為大行其道,顯然值得警惕。應該看到,這些仿冒行為,或是挖空心思蹭流量的種種做法,散發的是一種過度功利性的氣息,與DeepSeek這樣的現象級應用誕生所需要的潛心創新的定力,本身構成了一種巨大的違和感,並且也可能對其正常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諸如「用DeepSeek月入40萬」「怎麼用DeepSeek躺著賺錢」等各類吹噓用DeepSeek實現一夜暴富的文章,也開始被大量炮製出來。這不僅是誤導公眾,也在實際上增加了DeepSeek乃至各類人工智能產品被社會正確接納和使用的成本。
更有甚者,還有大量的碰瓷行為,實際是在製造一系列的權益風險。如有報告顯示,有人瞄上DeepSeek的黑產,用「山寨」來傳播惡意軟件、竊取個人信息或騙取訂閱費用;還有人緊跟技術潮流,推出所謂「DeepSeek加持」的各種高大上功能的空氣幣(無實質價值的虛擬貨幣);甚至出現宣稱可購買DeepSeek內部原始股的網站……很顯然,這些仿冒,已不僅僅是簡單「蹭流量」,而是打著DeepSeek的名頭搞詐騙,損害企業形象,也給社會製造了一個個權益陷阱。
面對這些風口之下的碰瓷行為,一方面,公眾需要提升警惕意識,在使用新應用或是接觸相關信息時,不妨多些審慎和求證,防止被仿冒、山寨帳號所誤導。另一方面,對於一些新應用誕生後所可能出現的「黑產」和詐騙陷阱,相關部門也需要強化針對性的治理打擊。這是深化電信網絡詐騙治理的應有之義,也是營造健康的創新環境、營商環境的內在要求。詳情>>>
資料來源:央視新聞、極目新聞、南方plus、新京報
編輯 常江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