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35年同期最冷的淩晨,他們抵達上海的第一站

上海今日「透心涼」。2月8日早晨,市區氣溫低至零下4.2℃,郊區多在零下4℃到零下7℃,創下35年同期最低。
春節假期結束不久,返滬務工的客流還在持續,有些人抵達時已經淩晨。2月8日0點之後,氣溫不斷下探,戶外寒風呼嘯,在上海火車站臨時安置點,體感卻沒那麼冷。塑料凳、免費熱水、平價的泡麵和充電服務……安置點為返滬人員準備了日常用品,不貴重、但也實用,讓他們在淩晨抵達後,能有個地方暫時歇歇腳。人們或興奮地交流著行程,或和家人通話報著平安,或靠牆休整等待一早再出發。

火車站,這是許多人抵達上海的第一站。春運期間,每天從深夜到淩晨,上海火車站抵達旅客超萬人,其中一部分選擇在車站臨時安置點短暫停留,等待幾小時之後的地鐵首班車。
2月8日淩晨兩點多,17歲的李海東上海火車站南廣場地下安置點靜靜等待,思考著再過半年畢業後的打算。經歷了近30個小時的硬座,再過三個小時,他就要前往寶山的學校上課,這是他為數不多的放空時刻。
33歲的段漢東平時一直跟著隔壁村的老鄉在江浙滬周邊的工地到處跑,「這次來上海也是我哥(老鄉)說今天來我就跟過來了,聽他們說早上要去奉賢。像我們做工地的,工期就這麼短,早來一天就多賺一天的錢。」
48歲的於海明來自哈爾濱,這是他第二次來到上海,經歷了30多小時的硬座旅途,一早就要趕往長興島。他在一家船廠做電焊工,希望多攢點錢,「先把小孩的研究生供完。」

上海火車站有地鐵1、3、4號線交會,1號線首班車經過該站的時間是早上5點半,3號線和4號線首班車要再晚一些。4點50分左右,地鐵站會提前開放,隨著捲簾門緩緩拉起,人們魚貫入場,他們在這座城市的新一年也隨之啟幕。

學汽修的中專生,愛好是修手機
來自四川南充的李海東這次是一個人回學校,抵達上海站的時間是淩晨1點56分。他的父母均在上海工作,前兩天已經先坐車返滬。談及剛剛過去的春節,李海東直言家裡有些「低氣壓」,「父母和親戚都在為我工作的事情發愁,我現在中專學的是汽修專業,他們都想我畢業之後,工作幾年積累經驗和資金然後自己開店。」

但相較汽修,李海東對手機維修更感興趣。此前,李海東會在網上看刷機的攻略教程,沒事就「鼓搗鼓搗」自己的手機。時間長了,同學朋友的手機有時出了問題也會讓李海東幫忙看看。現在李海東已經修好過四五台手機,但在家人看來,修手機除了收入低之外,職業發展前景也不如汽修。「家裡都覺得修手機有點不務正業,汽修還能考證提升自己,修手機就只是修手機。而且我也瞭解過,在南充修手機,薪金只能拿到兩千多元。」
「一路上腦子放空了,等到了學校再說,我怕把頭髮都想白了,我現在也在努力把汽修培養成自己另一個愛好。」李海東笑道。關於未來,他有很多設想,比如等畢業後再考個大專提升一下學曆,還有先在上海把書唸完再去四川、重慶找工作……「現在學校正在校招,今年最大的願望就是(找到工作後)能有一個好的店長帶我,這是最迫切的。」
「30多歲正是闖的年紀,今年的願望就是多賺錢」
與李海東「青春的煩惱」不同,段漢東的目標很明確:「去年做了兩百六七十天,今年就希望多做點超過去年。」地鐵開啟運營後,段漢東就要馬不停蹄地趕往奉賢的工地,「30多歲正是闖的年紀,今年的願望就是希望多賺錢。」

段漢東來自安徽淮北,此次來上海是和隔壁村的老鄉一起。自17歲外出務工後,他每年除了兩季農忙和春節會回家,賸餘時間都在江浙滬的工地跑。「在老家跟著工地跑也有活幹,但薪金低,基本攢不下錢。去年我除去開銷攢了五六萬元,在老家幹一年也就賺這個數。」
在工地時,段漢東基本上不休息。「都跟著工期走,每次剛到工地其實是最踏實的,不用考慮幹完了下一個再去哪裡,能在工地上多待一天就多賺一天的錢。」他笑稱,除了孩子老婆,心裡割捨不下的還有家裡幾塊地,「每年農忙時我都會回去兩次,也沒想過把地包出去,農民沒地心裡總不踏實。」段漢東告訴記者,去年,因為農忙回去後一直沒接到新的活兒,就在家裡休息了38天,「其實農忙二十來天就結束了,剩下的時間就是在邊找邊等。希望今年情況能好點。」
奔向各自的2025
於海明2月6日11點30分從哈爾濱西出發,抵達上海是2月8日零點47分,37個小時,一張硬座票的價格是273.5元。
雖然是第二次來上海,他還算熟門熟路,「等有地鐵後先轉車坐到五洲大道附近再換公交,估計兩個小時就能到長興島了。」

此前,於海明在大連一家船廠從事電焊工的工作。為了多賺錢,他去年9月「轉戰」上海,在長興島繼續自己的老本行。「兒子明年才從吉林大學畢業,現在就希望他研究生畢業後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但後面結婚買房也是一筆大的花銷,總想著多攢點。」
除了小孩,家裡老人年紀漸長,醫療方面可能增加的花銷也讓於海明擔憂。「目前四個老人都身體健康,但他們年紀也越來越大,總有用錢的時候。」
這個早春二月,在淩晨的上海火車站,每天有上千名來滬人員在臨時安置區短暫停留。上海市靜安區春運辦向澎湃新聞記者透露,2月7日0時至5時,上海火車站安置區臨時安置了約1380人,8日淩晨相同時段約安置了超1200人。

靜安區春運辦介紹,上海火車站南、北廣場地下空間各設置了1個臨時安置區,其中南廣場安置區可使用面積約1000平方米,可安置1000人,準備了後備2000個,視旅客情況現場可增開區域,啟用時間從徵用日至春運結束為止(全天使用)。北廣場安置區可使用面積約4000平方米,預計可安置旅客3000人,準備了2000個後備,視旅客情況現場也可增開區域。
「高峰時期,這裏會有上千人等待每天早上第一班地鐵,預計元宵節過後人會少一些。」安置點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瞭解,1號線首班車經過該站的時間是5點半,3號線和4號線首班車要再晚一些,分別為5點50分和5點45分。4點50分左右,地鐵站會提前開放。

此時是2月8日淩晨3點多,距離上海站第一班地鐵的到來還有約兩個小時。彼時,段漢東剛吃完一桶泡麵,李海東則坐在小後備上擺弄自己的手機,於海明安靜地坐在角落閉目養神。戶外寒風呼嘯,安置點內泡麵、茶水熱氣騰騰。人們或興奮地交流著接下來的行程,或和家人通話報著平安,或靠牆休整等待明早出發。再過兩個小時,隨著第一班地鐵到達上海站,他們將從新年的起點奔赴目的地,開啟自己全新的202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