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和觀影人次雙破紀錄,如何做到?
據網絡平台數據,截至8日,影片《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含預售)突破70億,進入全球影史票房前60,打破了「70億元人民幣票房球會」之前由荷李活影片壟斷的情況。這樣的成績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一起去各地看看。
突飛猛進 總票房和觀影人次刷新中國影史
今年的春節檔票房是從1月19日、2025年春節檔開啟預售開始的。我們簡單梳理一下:
預售首日(19日)的12時43分,預售總票房突破7060萬元,超去年春節檔首日。
19日14時27分,預售總票房破億元,刷新中國影史春節檔預售最快破億紀錄。
第二天(20日)的9時16分,預售總票房破2億元,刷新中國影史春節檔預售票房最快破2億紀錄。
大年初一(1月29日)當天,包括《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哪吒之魔童鬧海》等在內的六部國產新片集中上映,當日票房達到18.07億元,超過2021年春節大年初一,創造了新的單日票房紀錄。
2月3日(大年初六)15時30分,今年春節檔電影票房達80.20億元,超越2024年春節檔(80.16億元)創下新的歷史紀錄。
截至2月4日10時,春節檔總觀影人次突破1.7億,刷新中國影史春節檔觀影人次紀錄。不僅如此,春節檔連續7天單日大盤票房破10億元。
2月5日9時,國家電影局發佈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檔票房為95.10億元,觀影人次為1.87億,同比數別增長18.64%和14.68%。
目前,總票房已超過100億元人民幣。今年春節檔電影不僅在城市掀起了觀影熱潮,更為鄉村文化消費注入了新活力。
小鎮電影院同樣「點燃」春節檔觀影熱
儘管春節假期已結束,但在河北省望都縣賈村鎮的這個小鎮電影院依然熱鬧非凡,村民們的觀影熱情絲毫未減。在這家電影院,電影《哪吒2》幾乎每天排映5至6場,上座率平均高達70%。記者隨機採訪了多名觀眾,聽到最多的詞就是「方便」。

記者:離家多遠呀?
賈村鎮南賈村村民 胡會婷:也不遠,走著就到,五分鐘。挺方便,咱孩子們感覺也挺好。

望都鎮振興社區居民 楊蕊:座椅挺舒服的,我正好腰椎不太好,今天真沒有感覺到,而且一場看下來沒動。
在排隊的人群中,一位名叫崔雲賀的小夥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身體有殘疾,行動不便。崔雲賀告訴記者,由於身體原因,他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寫網絡小說成為他的主要工作,而電影給予了他很多創作靈感,但去縣城電影院的路途遙遠且艱難,對他而言,這不僅是地理上的距離,更是精神生活的一道無形門檻。

賈村鎮北賈村村民 崔雲賀:一般是坐公交去縣城,然後再打車去縣城影院,這一來一回可能就需要兩個小時的時間。
而小鎮電影院的出現,為崔雲賀的夢想照進了一束光,讓曾經遙不可及的電影藝術變得觸手可及。
從電影院到崔雲賀家一共是3分12秒。
賈村鎮北賈村村民 崔雲賀:以前看電影都要提前一天規劃。但現在說走就走,感覺像去朋友家串門一樣。
今年春節期間,這家小鎮電影院累計票房達到了近19萬元,較去年同比增長近39.1%。電影院的創辦人鄺秀蘭是一位有著三十多年電影院工作經驗的老放映員。幾年前,她不顧家人的反對,堅持在鄉村建起了電影院。

農韻電影院總經理 鄺秀蘭:建鄉村電影院當時初衷是讓更多的老百姓能看上電影,我非常地熱愛電影,也願意把電影宣傳到千家萬戶。
在選址之初,鄺秀蘭就走遍了周邊地區,深入瞭解老百姓的需求。她發現,很多村民為了看電影需要長途跋涉。因此,她決定把電影院建在五縣中心交界處的賈村鎮。電影院的原址是兩個破爛的大庫房,鄺秀蘭本來想打掃打掃,直接把電影院開進來,但她考慮到這樣不安全,於是動員電影院的老同事一起投資,推翻庫房重新建。

農韻電影院總經理 鄺秀蘭:建電影院首先要講到安全。我這都是框架結構的,結實、牢固、安全。
在影院採訪的時候,我們看到影院里配合3D影片的眼鏡就分出了三種,適合不同需求的觀眾。售票處、線上兌票處、賣品區、存包處等設施也是一應俱全。很多春節期間回村過年的村民告訴記者,家門口的這家小鎮電影院和縣城甚至市里的電影院基本沒有區別。

農韻電影院總經理 鄺秀蘭:咱們的飲料、棒子米花跟縣城都是一樣的,沒有區別,就得讓咱們村里人享受城里人的生活。什麼片都能放,你北京放,我這也能放。

賈村鎮建安村村民 劉美芳:就是開心,然後孩子看這種3D的,3D電影的視覺效果對孩子衝擊力撐大。
鄉鎮電影院的興起不僅減輕了春節檔期內縣城電影院的壓力,還吸引了大量返鄉務工人員前來觀影。

聯通數智智慧足跡信令大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檔期間,農韻電影院的返鄉務工人員觀眾比去年增加了50%,其中初一單日增幅達到近100%。
春節假期後,大量務工人員返城,留守在鄉村的村民能否支撐起一個電影院的經營呢?這天,記者跟著鄺秀蘭來到村委會,她嘗試通過廣播設備,向村民們宣傳電影院的優惠活動。

聽到廣播里的宣傳,不到一會兒,陸陸續續就有村民過來買電影卡,鄺秀蘭帶到村委會的17張電影卡銷售一空。後面再有村民過來,鄺秀蘭就用票根做好標記賣給村民。
農韻電影院總經理 鄺秀蘭:現在咱們文化發展得這麼快,我印了幾萬張宣傳單,八開的彩頁,讓老百姓都能看到和全國同步上映的3D大片。

通過各種各樣的土辦法,靠著口碑,這個小鎮電影院從2021年開業票房收入近2萬元,增長到今年春節檔票房收入近19萬元。這不僅是農村對電影藝術與文化生活需求的一個縮影,更折射出了鄉村文化消費的潛力所在。隨著觀影的人群越來越多,也帶動了影院周邊的美甲店、小飯館等商業體的人流量。
截至目前,河北已經有68家像這樣的小鎮電影院。從昔日的露天幕布到如今的數字影廳,當小鎮青年不再需要仰望都市的璀璨星光,當銀幕的光影灑滿田間地頭,越來越多的小鎮電影院正在豐富村民們的文化生活,悄然消弭著城鄉之間的「文化時差」。
《哪吒之魔童鬧海》實現了怎樣的票房突破?
《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實現了怎樣的突破?我們來梳理一下:
1月29日(農曆大年初一)正式上映,首日便以50.2%的超高排片率領跑春節檔,首週票房達48.39億元,穩居檔期冠軍。上映3天,票房突破18億元;上映7天,票房突破50億元,刷新影史最快破50億紀錄;上映8天,以57.75億元超越《長津湖》,登頂影史票房榜首。

截至2月7日21時,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含預售)突破67.922億元,超過《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票房成績登頂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榜。截至2月8日下午,票房(含預售)突破70億,超過《神偷奶爸2》進入全球影史票房前60!打破70億元人民幣票房球會荷李活影片壟斷,並進入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前十四。
哪些原因促成2025年春節檔雙破紀錄?
1905年,中國電影的第一部作品《定軍山》問世。2025年,120歲的中國電影在春節檔創造了票房和觀影人次的檔期最高紀錄。是什麼原因促成中國電影在2025年春節檔雙破紀錄?總台央視記者曹岩專業從事中國電影的相關採訪報導工作,長期關注和研究中國電影市場的創作與發展,我們來聽聽她對今年春節檔中國電影的成功有著怎樣的觀察?

總台央視記者 曹岩:在我看來,這件事至少需要被看到三個維度的成功:一是「文化認同」的成功;二是「工業原創」的成功;三是「IP創新」的成功。

先說文化認同,2025年春節檔最顯著的特徵,在於以《哪吒之魔童鬧海》《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和《射鵰英雄傳之俠之大者》為代表的神話電影、武俠電影對東方美學的創新性表達。中國人如今更愛看中國電影,是中國文化自信的必然產物,是中國創作者們深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必然結果。這個春節檔的亮眼成績,正是中國觀眾與中國創作者在「文化認同」上的雙向奔赴。

再說電影工業。今年春節檔的影片,可以說都是有著強大技術支撐的重工業電影,但又顯著區別於荷李活的電影工業美學,具有鮮明的中國標籤和審美取向。這些影片讓我們看到,中國不再只是世界電影工業先進技術的學習者和應用者,而是正在成為以中國審美為內在支撐的電影工業體系的締造者。

《哪吒之魔童鬧海》,角色動作設計融入武術與戲曲元素,每一幀都是濃濃中國畫風,將技術與本土文化深度綁定。既是中國電影工業的底層邏輯,又何嚐不是中國電影產業的廣闊前景呢?

最後說說IP創新。春節檔的六部影片清一色的中國IP電影,都是在前作或系列電影基礎上再創佳績。大膽拓展類型片的創作,在「講故事」這件事上下大功夫,把「續集」做出新意、做出創意。國產IP電影的崛起是文化自信託舉起的品牌效應,標誌著中國電影產業的完善與成熟,更打開了文化消費的新模式。
從長遠來看,電影產業的繁榮不僅需要體現在票房數字上,更要體現在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上。走出「一張票」的影院單一消費模式,大力發展影文旅融合,中國IP電影就是要全方位打造中國文化IP集群。
春節檔的影史最高紀錄只是新的開始,它讓我們看到120歲的中國電影厚積薄發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