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當非遺美食遇上「非遺年」

「吃一碗地道的應山滑肉、一份香氣撲鼻的箭杆白豆腐煲,還能順便買上一袋應山空心奎面,都是濃濃家鄉的味道。」2月7日,來自湖北廣水的陳女士一家人在武漢園博園的漢口裡遊玩時驚喜地發現,家鄉的非遺美食體驗館開到了武漢。

走進漢口裡街區,紅燈籠高高掛起,古色古香的市集、精彩紛呈的民俗表演以及琳瑯滿目的美食攤位讓人目不暇接。正午時分,不少遊客走進新開的詹王廚藝·非遺美食傳承體驗館品味廣水美食。

市民打卡「長桌宴」。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市民打卡「長桌宴」。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蛇年央視春晚長桌宴的拍攝地點,就在我們非遺美食傳承體驗館門前。」非遺美食傳承體驗館負責人陳順剛說,長桌宴的出圈,為了抓住「流量密碼」,他們將春晚「同款」做成了小碗菜,方便遊客以更親民的價格品味荊楚美食。「春節假期,每天接待3000多位食客,7天賣了4萬多碗小碗菜,最受歡迎的菜品是藕湯和應山滑肉。」

「這是應山滑肉,相傳為廚祖詹王所創,是廣水名菜,被列入了省級非遺;這是馬坪三鮮、詹王枴子飯……」看到顧客正在挑選,陳順剛對廣水美食如數家珍。

陳順剛端出一碗應山滑肉。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陳順剛端出一碗應山滑肉。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如何讓非遺美食走進尋常百姓家,20多年來一直從事餐飲行業的陳順剛一直在探索。廣水是廚祖詹王故里,陳順剛被聘為廣水市詹王飲食文化協會名譽會長,發揚本土特色飲食文化更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通過在武漢社區食堂區開攤位銷售應山滑肉,發現不少市民對非遺美食十分喜歡和嚮往。」有了成功的探索,更堅定了陳順剛堅持發揚本土特色飲食文化的信心。

遊客走進非遺美食體驗館。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遊客走進非遺美食體驗館。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體驗館主打菜品應山滑肉,湯色奶白、肉質嫩滑,很受食客歡迎,蘿蔔必須是廣水特產半頭青,烹飪技藝工序更要保證傳統的傳承。」現場製作廚師介紹,製作應山滑肉經過煮、炸、蒸等多道工序,才能達到「滑而不散、肥而不膩」的口感,過年期間每天熬上8個50升的大罐子還不夠賣。

「今年計劃在武漢開100多家非遺美食體驗館,在廣水做廚嫂培訓學校,讓廣水非遺美食和地道食材走進千家萬戶,推動詹王飲食文化出圈。」談起新年規劃,陳順剛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