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CPI漲幅擴大PPI同比下降,受春節假日等因素影響

2月9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5%,環比上漲0.7%。1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和購進價格同比均下降2.3%,降幅均與上月相同;環比均下降0.2%。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員王運金指出,雖然1月季節性因素推動物價上漲明顯,但可以看出政策調整對恢復市場信心的積極作用。2025年全年宏觀政策將在政府投資與地方化債、刺激民間投資、激活房地產市場、穩定金融市場、加大信貸投放、促消費保民生等重點領域持續加大支持力度,將有效推動需求修復,物價有望穩步回升。

CPI漲幅擴大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指出,1月份,受春節因素影響,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擴大,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為上漲0.7%,同比漲幅由上月的0.1%擴大至0.5%。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連續第四個月回升,本月環比上漲0.5%,同比上漲0.6%,漲幅均比上月有所擴大。據測算,在1月份0.5%的CPI同比變動中,翹尾影響約為-0.2個百分點,今年價格變動的新影響約為0.7個百分點。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1月CPI環比上漲0.7%,強於近10年同期平均水平的0.6%,春節因素推升食品價格及服務價格所致,但弱於春節在1月的年份均值1.1%。核心CPI環比上漲0.5%,強於近10年同期平均的0.3%,同比上漲0.6%,連續第四個月回升。春節假期效應釋放疊加前期政策對總需求有所提振,共同帶動核心CPI持續改善。展望下一階段,預計CPI同比漲幅或將小幅回落。伴隨春節假期結束,旅遊出行、餐飲、電影等消費將有所回落。春節過後,肉類需求回落,疊加豆粕與玉米等主飼料價格處於低位,預計豬肉價格將走弱,鮮菜鮮果等也將因氣溫回升價格下降。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總監馮琳指出,2月春節錯期效應逆轉,CPI環比將由升轉降,同比則有可能出現一定幅度的負增長,估計將在-0.3%左右。預計今年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資金規模將擴大1倍,達到3000億左右;後期也不排除在全國範圍內較大規模發行消費券和消費補貼、將促消費範圍由耐用消費品擴大到一般消費品和服務消費的可能。2025年樓市支持政策也會繼續加碼,著力推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這對居民消費信心影響最大。整體上看,今年CPI整體還會處於偏低水平,將為實施超常規逆週期調節提供較大空間。

PPI同比下降

董莉娟指出,1月份,受春節假日等因素影響,工業生產處於淡季,全國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2.3%。據測算,在1月份2.3%的PPI同比降幅中,翹尾影響約為-2.1個百分點,今年價格變動的新影響約為-0.2個百分點。

溫彬指出,1月PPI同比-2.3%,降幅持平上月,略弱於市場預期。環比下降0.2%,表現弱於季節性。1月是工業生產淡季,疊加今年春節假日提前,影響PPI表現。展望下一階段,受主要發達國家製造業放緩、全球需求趨弱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預計將整體回落,但春節後工業建築業逐步復工復產,增量政策漸進顯效,市場供需關係將得到邊際修復,疊加「搶出口」持續,有望推動國內工業品價格回升,預計PPI同比降幅將有所收窄,但走出負區間仍需時日。此外,特朗普上任後帶來經貿環境不確定因素大增,也是影響因素。

馮琳表示,當前工業品價格仍處在弱勢運行狀態,核心原因還是市場需求回暖對工業品價格的拉動作用有限。背後是本輪財政化債政策力度很大,但對地方政府穩增長能力的提振效應還需要一段傳導時間,而樓市改善的可持續性有待觀察,也尚未傳導到房地產投資端,因而需求回暖對工業品價格的拉動作用有限。展望未來,受上年同期價格基數下行影響,2月PPI同比降幅將收窄至-2.1%左右。後續PPI同比能否較快轉正,將主要取決於2025年逆週期調節政策的效果,其中房地產支持政策的影響最大。與此同時,需要重點關注今年外貿環境變化可能對國內工業品價格帶來的影響。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張曉翀

編輯 張冰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