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平說丨大項目的小目標

蛇年伊始,浙江以3520.5億元的重大項目投資規模,在開年之際掀起了一股「熱勁」。這不僅是數字的疊加,更是一場關乎未來的精準佈局。從紹興的星柯光電到嘉興的潤澤智算,從溫州的核電項目到衢州的智能傳感器,每一個重大項目都在表達著一個共同的信念:大項目的小目標,就是讓中國製造從「芯」出發,向「智」而行。

技術小目標:在核心技術上深耕細作

在光電顯示領域,紹興星柯二期項目的落地,恰如一顆「星」光,照亮了中國顯示技術的未來。這個項目不僅是對「卡脖子」技術的突圍,更是對高端顯示技術的「芯」追求。它告訴我們,真正的技術創新,不在於簡單的規模擴張,而在於對核心技術的深耕細作。

嘉興潤澤智算中心的建設,則展現了另一種「智」慧。在算力領域,我們曾經受製於人,但通過軟硬協同的創新,我們找到了突破的方向。這就像是在下一盤大棋,不在乎一時的得失,而在於長遠的佈局。春節期間驚豔世界科技圈的DeepSeek的公號上有一句話:不做中庸的事,帶著好奇心,用最長期的眼光去回答最大的問題。正是這種”智”慧的體現,讓我們看到了「國產」算法的無限可能。

位於溫州市蒼南縣的浙江三澳核電二期項目,帶著「溫商」基因,去年經國務院核準,全部引入了民間資本,為民營資本參股投資民用核電項目開創了先河。它打破了傳統核電領域國有資本主導的局面,不僅拓寬了融資渠道,也為核電行業市場化運作提供了新範式,國家在能源領域深化市場化改革的決心霸氣側漏。

產業小目標:在產業鏈里協同發展

衢州先導智能傳感器產業化項目展現了產業鏈的完整度,項目建成後,將形成從芯片設計、製造、分測到終端應用的全產業鏈閉環,鞏固在行業中的「鏈主」地位,推動產業鏈上下遊協同發展。通過技術自主和產業鏈整合,將在全球傳感器市場中佔據更高端的位置,提升「武力值」。

從紹興星柯光電的「芯」突破,到嘉興潤澤智算的「智」飛躍;從溫州三澳核電的「能」升級,到衢州智能傳感器的「感」創新;從高端顯示技術的「光」閃耀,到國產芯片潛力的「算」釋放;從重大項目的「點」佈局,到高質量發展的「面」推進——南湖科技成果轉化新建項目、浙江省智能感知技術創新中心基礎技術攻關能力提升建設項目、安高達電固態電池總部及研發生產基地項目華東師大平湖學校、麗水雲中馬時尚智造……此次集中開工的150個項目背後,是浙江對高質量發展的深刻理解,是「國家所需」與「浙江所能」無縫銜接,是「國之重器」與「地方引擎」的完美結合。

150個項目是150個點,每一個「點」,都是一個小目標,每一個「面」,都是一次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