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洲:優秀的動畫電影 需要故事動人、角色難忘、世界架構可信丨國漫尋新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當下,中華文化之美已然成為備受推崇的主流審美和重要價值源泉,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為動畫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寶庫。

12年,追光動畫陸續推出了《小門神》《貓與桃花源》《白蛇系列》‌《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楊戩》‌《長安三萬里》等等一系列口碑與票房雙贏的佳作,逐漸成長為中國動畫電影破圈發展的引領者之一。

《小門神》海報《小門神》海報

談及追光動畫的發展經驗,於洲坦言:「追光從創立之初,便堅定地明確了‘中國團隊、中國故事、中國觀眾’的定位。我們內心深處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做地地道道的中國故事、傳承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這不僅是我們最熟悉的領域,更是我們最熱愛、最能去傳承和發揮的方向。」從《小門神》開始,追光動畫的每一部作品都深深紮根於中國文化的肥沃土壤,力求將中國故事講得精彩、講得動人。

然而,動畫電影製作絕非易事,「既需要精湛的藝術造詣,也離不開先進的技術支撐。」創作團隊既要賦予角色鮮活的生命力和細膩的情感表達,也要為觀眾帶來精細繪製的畫面和震撼的特效呈現。於洲感慨:「現在很少有人認為動畫只是兒童專屬,而在十年前甚至更早,動畫還被稱為‘動畫片兒’,被局限在低齡化的範疇。」如今,動畫的受眾群體日益廣泛,涵蓋了各個年齡段。

《長安三萬里》便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動畫佳作,充分彰顯了國產動畫的魅力與影響力。在影院里,常常能看到這樣溫馨的畫面:小到五六歲的孩童,被精彩的劇情和生動的角色所吸引,跟著角色一起背誦古詩;大至90多歲的長者,也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歷史氛圍中,觀影結束後,詩興大發,作七言律詩抒發觀後感。「回到根本,中國幾千年的文明有太多文化寶藏、太多了不起的人物、太多經典傳說,我們只是作為當代的創作者,作為掌握動畫電影這門藝術的‘手藝人’,用藝術、技術的表現形式,把它創作出來。」

《長安三萬里》榮獲「五個一工程」獎《長安三萬里》榮獲「五個一工程」獎

這種「創作」,絕非簡單的「複述」。於洲以《長安三萬里》為例詳細闡述:「我們秉持尊重史實的原則,大事不虛、小事不拘。在歷史的關鍵節點和重大事件上,我們嚴格遵循史實,確保歷史的真實性和嚴肅性;而在一些細節和歷史留白處,我們則在合理推斷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但絕不戲說。在故事敘事方面,我們更是下足了功夫,花了很多心思。」從角色的成長軌跡到情節的起承轉合,每一個環節都經過精心打磨,將大唐的繁華盛景、才華橫溢的詩人、傑出的藝術家和名人的故事生動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讓人們對盛唐的歷史有了更加直觀和深刻的認識。

每一部動畫作品的誕生,都是追光團隊不斷沉澱與成長的見證。於洲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在製作品質上,我們始終秉持著精益求精的態度。儘管觀眾或許難以察覺每一部作品畫面的細微改進。」比如角色毛髮的質感、光影的細膩變化、場景的逼真還原等,「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提升,恰恰是觸動觀眾心靈、讓角色深入人心的關鍵所在,更是我們創作的根基。」為了追求畫面的極致完美,追光團隊在每一部作品中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們不斷探索新的繪畫技術和表現手法,力求將每一個畫面都雕琢成一件藝術品。

同時,追光團隊「在故事敘事、角色塑造以及世界觀構建等藝術維度,也在持續總結經驗、力求突破。」在故事敘事方面,他們注重情節的邏輯性和趣味性,避免落入俗套。通過巧妙的情節設置和懸念鋪陳,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始終保持高度的緊張和期待;在角色塑造方面,他們深入挖掘角色的內心世界,賦予角色豐富的情感和獨特的性格特點。無論是勇敢堅毅的主角,還是複雜多面的反派,都讓觀眾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鳴。在世界觀構建方面,他們力求打造一個獨特而完整的世界,讓觀眾彷彿置身其中,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獨特魅力。

創作過程中,追光團隊也格外注重藝術性與思想性的平衡。「事實上,一部作品的主題、帶給觀眾的啟示、感動與激勵,構成了作品的核心。你講述故事、塑造角色,真正能打動人心的,往往是‘代入感’。」 於洲以《長安三萬里》中的高適為例,高適出身名門卻家道中落,天賦不及李白,卻憑藉不懈努力與堅韌不拔的精神,最終成為一代名將。「他的成長歷程充滿了坎坷與挑戰,這種責任感、韌性,以及他與李白數十年的深厚情誼,引發了觀眾強烈的共鳴與感動。我們期望通過這樣的角色與故事,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獲得啟示與激勵。」

說到這兒,於洲還特別強調:「我們製作電影當然不是為了說教,觀眾自然也不喜歡被教育。我們希望通過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角色,讓觀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啟發。就像《白蛇:浮生》,我們講述的是經典民間傳說,一段真摯純粹的愛情故事,流傳數百年成為佳話,我們只是想讓這些美好的情感與故事,被新一代人瞭解和喜愛。」

其實,最初決定截取《白蛇傳》的一部分進行立項時,追光創作團隊也曾擔心被指責「炒冷飯」。畢竟《白蛇傳》作為中國經典民間傳說,已經被無數次改編成各種藝術形式。

《白蛇:浮生》海報《白蛇:浮生》海報

為了打破觀眾的固有認知,從2016年起,追光動畫決定另闢蹊徑,創作《白蛇傳》前傳《白蛇:緣起》。「少了熟悉感,卻多了好奇心,市場反饋也十分出色。」這部作品以獨特的視角和精彩的劇情,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全新的白蛇故事,成功吸引了觀眾的目光。作為《白蛇傳》後傳,《白蛇2:青蛇劫起》同樣精彩,它在延續白蛇故事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世界觀,深入挖掘了青蛇的內心世界。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無疑是對追光團隊創新能力的高度認可。

2024年七夕,大眾熟悉的《白蛇傳》故事——《白蛇:浮生》終於跟觀眾見面。該片在敘事上回歸了傳統《白蛇傳》的經典情節,強調了愛情的核心,並通過細膩的情感描繪和市井生活的描繪,展現了白蛇與許仙的情感成長和挑戰。影片還著力展現桑治文化,從南桑治時期的著裝、髮飾、配飾,到市井生活、美食、建築、傢俱,全方位呈現那個時代的風貌。

《白蛇2:青蛇劫起》海報《白蛇2:青蛇劫起》海報

為了還原歷史的真實性,追光團隊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請教了眾多的歷史專家,力求每一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從白蛇的服飾紋理到臨安城的街道佈局,每一個畫面都彷彿是一幅精美的桑治代風俗畫。「我們從不止步於講述一個簡單的故事,創作者需要深入思考故事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通過動畫這一藝術形式,將其傳遞給觀眾,讓觀眾在欣賞故事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於洲看來,一部優秀的動畫電影,需要具備三個要素:打動人心的故事、令人喜愛和難忘的角色、可信的世界架構。「構建一個令人信服的世界觀,塑造深受觀眾喜愛的角色,這個角色需具備鮮明的性格特點,哪怕是反派,如法海,也因其堅守原則、形象帥氣等優點,贏得了觀眾的理解與同情。同時故事要合理可信,儘可能為觀眾帶來新鮮、親切又充滿驚喜的體驗。讓觀眾可以借助角色表演、鏡頭語言、節奏把控以及音樂等元素,感受到創作者融入其中的每一份細膩情感。」

2025年夏,追光新作品《聊齋:蘭若寺》將登陸全國影院2025年夏,追光新作品《聊齋:蘭若寺》將登陸全國影院

一年一部電影面世,每部作品製作週期三年,每個項目的製作計劃精確到天,前期設計、三維建模、動畫、角色特效等十幾個創作環節精益求精……接下來,追光動畫將繼續秉持著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對動畫藝術的執著追求,採用工業化流程不斷探索創新,為觀眾帶來更多精彩的動畫作品。「2025年夏,追光新作品《聊齋:蘭若寺》將登陸全國影院,2026年計劃推出《三國第一部:爭洛陽》和《水滸1:風雪山神廟》,也是從2026年開始,追光電影作品能以一年兩部的頻率跟大家見面。」於洲說。

圖據追光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