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強勢出圈帶來的思考:川渝動漫產業如何「借東風」 再造「新神話」
封面新聞記者 馬嘉豪
截至2月10日,現象級動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上映13天,累計票房超過80億元人民幣,在登頂全球單一電影市場票房冠軍的同時,來到全球影史票房榜的前30位。

截至2月10日,《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已超過80億元,貓眼電影預測票房來到120億元。
《哪吒2》「鬧翻」市場的密碼是什麼?有分析認為,除了製作團隊長達5年時間的精心製作和國民IP引發的全民觀影熱潮,在其背後,有動漫產業健康發展對影片的賦能和文化深入挖掘給予影片新的生機與活力。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關注點,則是影片充分汲取巴蜀文化,給走進影院的觀眾呈現出一場「獨具川味」的視聽盛宴。
巴蜀文化孕育川渝兩地,川渝大地的廣袤山川與古老文明孕育了無數瑰麗的神話傳說。從廩君順江而下開創巴國的壯闊征程,到望帝杜宇化鵑催耕的淒美輓歌;從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執著,到巴蔓子割頭保土的悲壯。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些神話故事,不僅是巴蜀文化的瑰寶,也是川渝兩地共同的文化記憶,是川渝兩地影視創作的天然寶庫。
《哪吒2》的成功,能否為重慶本土動漫產業發展帶來啟發,或者說,川渝兩地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背景下,動漫產業是否同樣有進一步合作的空間?
《哪吒2》票房大賣,除了給創作團隊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讓自己成為新的社會文化符號,引發公眾對電影內容和中國神話故事的討論。

首先,是《哪吒2》對巴蜀文化的深度挖掘,對川渝民眾生活的深刻理解。
資深動漫行業工作者、重慶鉛元素動畫總製片人唐禮表示,「不論是地域特色還是文化特色,都能夠給影視題材賦能,影視題材的最終呈現也會反哺當地的經濟、文化和旅遊。《哪吒2》給動漫產業的原創環節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同時,重慶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國際傳播研究所所長郭毅也認為,《哪吒2》大獲成功,向世界證明,中國也可以通過流行文化產品,以國內外「通約」的方式,成功講好中國傳統文化故事。
更進一步來看,生產出品《哪吒2》的企業來自成都,主創人員為川渝人,像製片人劉文章畢業於西南大學,導演餃子是四川瀘州人。

「做到這一切的第一出品方不在北京、上海等傳統意義上文化產業高度發達、文化創意人才高度集中的城市,而在成都,在川渝。這無疑提升了川渝文化產業的知名度,對川渝文化產業發展來說,也是一次巨大的鼓舞。」郭毅教授表示。
唐禮也樂觀地認為,《哪吒2》給川渝兩地動漫產業發展釋放了更為積極的信號。
「川渝兩地很多年青人在大學畢業後,一般都會選擇去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工作。而《哪吒2》的成功傳遞了一個信號,川渝的動漫製作團隊也能夠打造出來「哪吒」這樣的優質IP,這會成為吸引人才回到川渝地區工作創業的契機。」
《哪吒2》由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製作,創作團隊將大量中國傳統文化和巴蜀獨特的人文地理元素一併融入至電影,成為電影叫座又叫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導演餃子考證,太乙真人修煉地在四川綿陽的乾元山金光洞,從而把太乙真人的配音設定為「川普」。這一設定體現出角色與巴蜀地區的緊密聯繫。事實上,川渝地區的確為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道教文化在巴山蜀水間,有著深厚底蘊和基礎。
除了太乙真人一口流利的「川普」,影片中兩隻青銅結界獸形象,靈感來源於三星堆遺址的青銅人頭像和金面具,哪吒或「出生」於四川宜賓的陳塘關,以及影片中所展現的樂觀、堅韌等精神,都與巴蜀文化中蘊含的精神內核相契合。

在知名影視監製、策劃人、影評人譚飛看來,真正成功的電影,都是有所依託,特別是文化符號的依託。不論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還是對本土人民生活方式的解讀。
「《哪吒2》在創作過程中,將四川的文化、生活和自然景觀融入電影,使得作品具有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四川和重慶有一個顯著的共同點就是特別平等,不管有錢沒錢,在蒼蠅館子都是吃,給人一種豁達和開闊的感覺。」
有位網民在社交平台上給譚飛留言,「《哪吒2》是在過神仙日子的地方拍神仙的故事」。事實上,拍神仙的故事並不難,如何更好地把本土文化資源和影視創作結合起來,需要創作者下功夫。在這一點上,成都或許已領先重慶一個「身位」。
不過,譚飛認為,《哪吒2》在創作模式已經給了重慶動漫產業發展「打了一個最好的樣板」,其中,關鍵點就是要「敢玩」。
「《哪吒2》成功的重要原因就在於影片中敢於用新的方式去解讀文化和生活,敢於用‘玩’的心態去解構世界。‘玩’這個字,是更高的要求,是對傳統文化更深層次,更符合現代人需要的再次理解。重慶是一個魔幻現實主義城市,鱗次櫛比的城市建築、獨具特色的景觀風貌,以及重慶人豪爽的江湖氣息都非常適合通過影視呈現。」
說到「敢玩」,在重慶動漫產業里,也不是沒有「吃螃蟹者」。作為國內二維動畫創作的領軍者之一,鉛元素動畫在其作品中,就嘗試著把重慶的城市符號「玩進去」。

「《仙王的日常生活》里,我們把重慶李子壩輕軌穿樓設計到動畫中,也得到了觀眾很好的反饋。包括我們最近做的一個IP,也將現實取景地放在了重慶南岸區。」唐禮介紹說。
同時,同處巴蜀文化圈內,川渝兩地動漫從業者的「題材寶藏」還可以持續「挖掘」。「利用好共同的文化基因,相信川渝動漫在原創內容生產上,還會有更好的發展。」唐禮表示。
近年來,川渝兩地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背景下,積極推動動漫產業的協同發展。
2024年11月12日,以「影視賦能,成渝共享」為主題的2024成渝影視發展大會在重慶永川開幕,川渝兩地廣電部門簽署了「推動川渝廣電視聽高質量發展合作協議」。標誌著兩地在資源共享、產業協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進入新階段。

川渝兩地動漫產業發展如何更好地利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政策優勢,是參與動漫產業發展的各個角色都需要探討的話題。
近年來,成都動漫產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成為國內動漫產業的重要力量,並湧現出了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動漫企業。如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艾爾平方等,也誕生多部現象級作品,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鬧海》《遮天》等。
「重慶動漫產業起步早,西岸動漫節是國內最早創辦的大型動漫節之一。重慶動漫產業也具有一定的集聚優勢,多家大型動畫製作公司都落戶重慶。」唐禮認為,川渝兩地動漫產業在發展方向上存在差異化路徑。
他舉例說,「我們鉛元素動畫在生產上更多聚焦的是二維動畫,在全國都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哪吒2》製作團隊——可可豆動畫更多聚焦的是三維動畫。而現在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之間的融合度非常高,這也給川渝兩地在動漫產業合作上釋放了積極信號。」
除此以外,在產業基金合作上,唐禮也給出建議。「川渝兩地的產業基金,可以一起來合作投資項目或者是做一些創投,打造共有的IP,從而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郭毅教授則表示,動漫產業是智力、勞動力雙密集的產業,一個較成熟的項目往往需要調集大量熟練的人員、技術和材料。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恰恰是我國西岸人口最密集、產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的區域,川渝兩地開展動漫產業合作擁有得天獨厚的基礎。
「當前成渝雙城在攜手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文旅產業協同發展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年來先後成立了川渝博物館聯盟、川渝文化旅遊企業聯盟等。川渝在石窟寺文物方面,也建立了聯合機制,而雙城在動漫產業合作方面,還沒有出現有效的合作機制。」
譚飛也認為,政策引領、產業深度融合,不失為一條共同彰顯巴蜀文化特性的路子。「兩地動漫產業的發展都需要由政府牽頭,通過政策優惠或是合作招商引資等方式引導兩地動漫產業發展。另外川渝兩地動漫產業在合作方式上也需要進行更新,要想辦法從產品開始合作。就像《哪吒2》片尾的一百多家製作公司一樣,由作品牽頭展開合作,共同打造IP,加強兩地動漫產業合作關係。」
「重慶和成都如果攜起手來,帶來的不僅僅是動漫產業本身的發展,還能夠帶動整個地區的發展。川渝兩地動漫產業發展需要有更高的站位,在動漫產業發展上作出新的規劃,結合各自優勢打造出一個新的動漫產業高地。」譚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