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熱潮湧現:南下資金單月淨流入創4年新高,投資建議搶先看

港股反彈行情持續!2月10日收盤,港股三大指數均上漲,恒生指數漲1.84%報21521.98點;恒生國企指數、恒生科技指數紛紛漲超2%。2025年1月南下資金持續維持大額淨流入,月淨流入額約1256億港元,創2021年2月以來單月最高。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南下資金的持續流入不僅反映了內地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信心增強,也預示著港股可能成為今年資本市場的「肥豬肉」。他們認為,2025年,A股和港股市場將在AI產業鏈、自動駕駛、數字經濟等更多方面相向而行、攜手共振、共同發展。

南下資金持續維持大額淨流入,港股要成「肥豬肉」

進入2025年,港股交投市場進一步活躍。1月南下資金持續維持大額淨流入,月淨流入額約1256億港元,創2021年2月以來單月最高。

「這一現象反映了內地投資者對港股市場的信心。」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文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港股整體估值相對較低,吸引了尋求價值投資的內地資金。同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受益於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政策紅利,進一步增強了其吸引力。

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岩也認為,南下資金近期不斷大額淨流入反映出投資者對港股市場未來發展的樂觀預期。

「目前的港股整體估值相較於全球其他主要市場處於非常低水平,是極具吸引力的價值窪地。對追求低估值資產的投資者來說,港股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同時隨著內地經濟的逐步復甦,投資者對港股市場的信心也在增強。」他還表示,加上以海外投行為代表的國際資金近期強烈看好中國資產,港股自然成為外資佈局中國的最佳「跳板」。另外最近央行行長潘功勝宣佈要大幅提高國家外彙儲備在香港的資產配置,這一政策信號也給市場帶來了非常積極的影響,極大增強了投資者對港股的信心。

如何看待港股、A股投資?普通投資者如何上車

AI熱潮帶起港股整體投資氣氛,2月3日是港股蛇年首個交易日。當日,在日韓市場明顯調整的情況下,港股表現強勢,恒生科技指數強勢收紅。港股科技股爆發,人工智能概念股走強。

年初至今,港股主要指數基本飄紅,恒生科技指數漲超18%。蛇年春節後首週,三大指數升至三個月高位,並同時升至年度高位。2月10日,港股進一步反彈,恒生指數漲1.84%報21521.98點;恒生國企指數、恒生科技指數紛紛漲超2%。

展望2025年,陳興文認為,港股和A股市每場平均存在較大的投資機遇。

在他看來,對港股而言,科技與創新領域具有較高的成長潛力,尤其是在半導體、人工智能、5G等領域。這些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僅受益於政策支持,還得益於全球科技革命的推動。此外,消費與金融板塊也有望迎來回暖,隨著經濟復甦,消費板塊的需求逐步釋放,金融板塊則受益於低估值和政策支持。綠色經濟也是港股市場的一個重要方向,在碳中和目標的推動下,新能源、環保等相關產業將迎來發展機遇。

劉岩指出,2025年港股市場有望繼續延續估值修復的行情,特別是在創新科技、消費復甦、低估值高股息板塊等領域中將會看到有更多資金流入。同時隨著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政策以及香港市場的國際金融中心定位強化等政策改革的不斷加強,也將為港股市場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劉岩則指出,2025年,A股和港股市場將在更多方面相向而行、攜手共振、共同發展。多個經濟主題將成為市場主導,如AI產業鏈(算力基建、AI應用端)、自動駕駛、數字經濟、人形機器人等。這些主題將貫穿全年並引導市場投資方向。

談及投資者投資港股的建議時,陳興文認為,投資港股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分散投資是關鍵,避免過度集中在某一行業或個股上,以降低投資風險。其次,關注基本面是核心,選擇業績穩定、估值合理的優質企業,避免盲目追漲殺跌。再次,長期視角是必要的,港股市場波動較大,投資者應保持耐性,注重長期投資價值。最後,風險管理不可忽視,瞭解港股市場的規則和風險,合理配置資產,避免盲目跟風。

劉岩建議,投資者選擇港股進行投資前一定要深入瞭解港股市場的交易規則、監管制度等方面的特點。具體可以選擇估值較低且基本面穩健的公司,或者是具有核心技術和長期增長潛力的創新科技企業。最後需要注意的是港股實行 T+0 交易且無漲跌幅限制,股價波動可能更為劇烈。要設置合理的止損止盈位,控制倉位,避免過度投資。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陳莉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