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超7年後重慶全面取消限售 更多城市優化政策釋放購房需求
實施超7年後,重慶市住房限售政策落幕。這也是蛇年春節後,重點城市推出的第一個鬆綁政策,因此引發更多的關注。在業內人士看來,重慶在放鬆限售方面比較謹慎,去年9月退出了增量限售,如今徹底退出了限售。
自2024年以來,包括深圳、廣州、杭州等核心一二線城市在內,全國約30個省市優化、取消限售政策。2025年樓市政策仍將持續寬鬆成為業內的共識,從目前來看,優化公積金貸款政策最為突出,此外還包括取消銷售限價、限售等。隨著政策的加碼,全國房地產市場穩中向好的態勢也將更加凸顯。
重慶限售從謹慎鬆綁直至全面取消
2月8日,重慶市住建委發佈通知稱,取消中心城區原已納入兩年限售範圍住房的再交易管理。這標誌著重慶自2017年9月開始執行的限售政策正式落幕。
回顧2017年的重慶樓市,彼時市場持續升溫,為落實「房住不炒」的定位,重慶對中心城區新購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要求須取得不動產權證兩年才能上市交易。隨著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2023年9月,重慶限售條件調整為「取得房屋買賣合約備案證明滿2年,且取得不動產權證後才能上市交易」。
2024年,重慶限售政策進一步鬆綁。當年5月,實行現房銷售的新建商品住房,在完成網簽合約備案並取得不動產權證後即可上市交易;同年9月,重慶宣佈,自2024年9月1日起,凡在中心城區新購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的(以網簽備案時間為準),取得不動產權證書後即可上市交易。這也意味著該限售政策已變成只對2024年9月1日前所購住房有效。此次2025年春節後出台的新政,則是全面取消了住房限售。
在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看來,重慶放鬆限售方面比較謹慎,直到去年9月才退出了增量限售,目的是不限制交易,鼓勵居民購房置業,如今才徹底退出了限售。主要原因在於,重慶二手住房掛牌量比較大,擔心放開限售後,二手房掛牌量繼續飆升,導致二手房價格下跌。
中指研究院西南大區總經理汪勇也認為,考慮到限售政策實施期間,前期大量成交房源已陸續釋放,預計政策出台後,二手房市場掛牌量將穩步增加,市場熱度將持續升溫。
值得關注的是,相較於近幾年持續縮量的新房市場,重慶中心城區二手房市場成交熱度較高。根據中指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重慶中心城區二手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穩定在1000萬平方米以上;其中,2024年成交10.8萬套,成交面積1108.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7%。
「2024年重慶二手房成交連續3個月環比上漲;2025年1月,重慶市二手房成交25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3%。二手房交易量穩定,掛牌量增幅放緩,為限售放開創造了條件。」李宇嘉說。
「重慶全面取消住房限售後,購房者可更靈活自由地決定房產的再交易時間,有助於增強房地產市場的流通性,活躍房地產市場交易,提高市場的活躍度和資產配置效率,促進一二手房地產市場交易良性循環。」汪勇表示,2月5日,在「新春第一會」上,重慶提出要「全力推動房地產和建築業企穩回升」,由此預計後續重慶將持續採取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
業內:購房政策將持續寬鬆
根據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全國約30個省市優化、取消限售政策,包括深圳、廣州、杭州等核心一二線城市。其中,廣州、深圳相繼全面取消限售政策,不再審核取得不動產權證時間,而杭州則是在出讓地塊項目中明確取消了限售。
李宇嘉表示,新年伊始,各地將加力實現房地產「止跌回穩」作為主要目標,紛紛推出具體措施支持「以舊換新、賣一買一」,以促進新房和二手房交易的良性循環。在此背景下,重慶全面退出了限售政策,讓有需求意願的群體在供給房源的同時,順利交易實現置換。
從目前來看,自2025年以來,各地的政策仍在持續發力,其中優化公積金貸款政策最為突出。據不完全統計,在2025年以來各地發佈的19條樓市政策中,有11條涉及到公積金政策。春節過後,有4個城市發佈樓市新政,其中就有3個城市涉及到公積金。此外,各地結合房地產利好政策,推出形式及內容多樣的促銷補貼等活動。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認為,當前全國購房環境為歷史上最寬鬆的。2025年1月份,全國地方「兩會」陸續召開。總結地方「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止跌回穩、「好房子」、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等成為高頻詞彙。這也意味著,在2024年房地產政策調整優化的基礎上,2025年將繼續保持寬鬆的購房政策和環境,進一步促進住房消費的釋放。
「從目前來看,2025年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和穩中向好的基礎更加牢固,市場對於樓市向好發展的信心將進一步增強。包括全國重點城市,其樓市‘開門紅’的積極表現,對後續市場預期具有較好的引導作用。隨著各類城市各類市場的向好發展,全國房地產市場穩中向好的態勢將更加凸顯。」嚴躍進如是說。
麟評居住大數據研究院也分析,從今年春節假期樓市來看,整體表現較為平穩,較2024年同期明顯提升,但整體不及2021-2023年成交水平,市場具備「止跌回穩」的動力,但短期仍處於緩慢修復蓄力的階段,成交規模還有較大上升空間;期待後續政策持續發力,預計節後預期向好,3、4月份市場有望出現「小陽春」。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袁秀麗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