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刃向內,自我革新,「破繭者說」的山東邏輯

東營全年新增國家級、省級改革試點84個,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建設、鹽堿地綜合利用等40餘項經驗走在全國前列;

煙台自貿區首創「檢驗批」監管模式,「容缺受理」機制允許企業在非關鍵材料缺失時「先上車後補票」,通關時間壓縮80%;

濟南零碳工廠每年發電60萬度,減少600噸碳排放;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第11次刷新世界紀錄,橋吊平均單機作業效率達到60.6自然箱/小時;壽光農業由「設施化」全面邁向「數字化」,智能監控下的蔬菜走向全世界。

放眼齊魯大地,卓越的成果,源自於生動的創新舉措,離不開深刻的改革內核。

(一)

對山東而言,2025「新春第一會」置頂「改革創新」,是必經之路。

打造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杆、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面對國家寄予的厚望,山東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自覺提高站位、拉升標杆,在大局下想問題、謀思路、促發展,在殷切囑託中明晰自身特色、選樹改革典型、推廣創新品牌,變國家所需為山東所能,將走在前列、先行示範的改革舉措,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努力為全國提供破解深層次矛盾的樣本。

1月7日拍攝的位於山東省萊州市海域的海上風電項目(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1月7日拍攝的位於山東省萊州市海域的海上風電項目(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規劃謀篇佈局之年,當下的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山東瞄準改革攻堅「啃硬骨頭」,清醒認識並高度重視發展穩定面臨的一系列深層次矛盾, 10項標誌性改革覆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直面難點、直擊困局,全力當好「排頭兵」,不遺餘力「走在前、挑大樑」。

(二)

既要擔重任,又要打頭陣,山東必然要從全局之上謀勢,於關鍵之處落子,以改革推動體制機制更加成熟有序,進而形成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改革是一場全面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然而山東人自古就有敢闖新路的傳統。放眼4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大潮,山東始終站在改革開放前沿陣地。

全國第一批14個開放城市中,青島、煙台位列其中;菏澤小井村作為全國最早一批實行分田到戶的村莊,走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改革的前列;膠東地區創造了鄉鎮企業發展的「膠東模式」,在全國率先提出並實施農業產業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萊西經驗」,成為全國學習示範。

進入新時代,山東擴權強縣、國資國企、要素市場化配置等改革成效顯著,營商環境全面優化,整體水平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2024年山東GDP已達9.86萬億元,作為「雖遲必到」的第三個10萬億大省,山東繼廣東、江蘇之後,即將實現北方地區「零」的突破。

山東培育了以「十強」產業為代表的新動能。在2035《總體規劃》中,山東被賦予「我國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柱蠆式和重要的工業基地」的戰略定位。截至2024年,山東省已擁有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37家,位居全國第一。

緊扣特色領域,山東深化首創性、差異化、集成式改革。面對「改或不改,都很難」的境遇,山東秉持強有力的歷史主動精神,全面提高改革創新的層次和能級。

(三)

以核電為代表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曆來是民間資本的「禁區」。山東率先允許民營資本進入核電領域,今年更將健全民間投資常態化推介機制,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新能源、新基建,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密佈更廣泛柱蠆式。

融資平台和城投公司轉型勢在必行,但量大面廣,牽扯利益多;中小金融機構改革涉及金融風險防控,但專業性強,難度不小;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無路可循,又該如何統籌謀劃?

大批國產汽車在山東港口煙台港集結等待裝船出口(1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大批國產汽車在山東港口煙台港集結等待裝船出口(1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從深化融資平台和轉型改革到深化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從深化能源轉型改革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從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到深化濟青都市圈協同聯動改革……92項重點改革逐級推進,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

國企改革聚焦主責主業,砍掉非主業企業1325戶,讓資源向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賽道集中;能源革命聚焦先立後破,2024年新能源裝機容量首超煤電,儲能技術攻關同步推進。

面對製約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山東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突破口,把問題清單當做改革清單,大膽闖、大膽試、大膽改,以觀念更新引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實現新突破。

(四)

改革「一子落」,發展「滿盤活」。改革勢必要有「全局頭籌一盤棋」的膽識與謀略。山東16地市凝心聚力又因地製宜,攜手描繪一幅「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新藍圖。

「深化融資平台和城投公司轉型改革,剝離政府融資功能,分類推進市場化運作,深化企業內部管理改革」位居10項重點改革任務之首,城投公司由城市服務商向產業投資運營商轉型的步伐繼續加快。臨沂城發集團推進「城投」變「產投」,牽頭設立的新質產業園區已初步成為培育孵化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的搖籃。

濟青都市圈協同聯動「共推」、科創資源「共享」、產業體系「共建」、基礎設施「共聯」。目前,濟青高鐵最短髮車間隔僅6分鐘,實現高鐵「公交化」運營。

淄博在全省率先建設5家科技成果概念驗證中心,打破政府扶持獎補常規模式,充分發揮市場化機制作用,最大限度激發建設主體積極性、主動性和首創精神,助力科技創新主體順利跨越科技成果轉化「死亡之穀」。

濰坊提出以更務實管用的措施辦法破解深層次矛盾和結構性問題;濟寧提出開拓「新」的視野,全方位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德州把改革創新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牛鼻子」;日照深入實施「創新興市」,提出「謀招推服」全鏈條提升。

從理念觀唸到體制機制,從經濟發展到民生保障,細數下來,改革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改革創新的無窮力量一定來自於人民。改什麼、怎麼改、改出何種成效,都要以人民為導向,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由此可見,山東以刀刃向內的決心,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推動更深層次自我革新,終將讓全省乃至全國人民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陳鳴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