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家公司領到北交所自律監管措施「罰單」,多涉信披違規
2025年2月10日晚,北交所發佈了關於對(擬)上市公司及相關責任主體採取「口頭警示」「監管關注」「約見談話」「要求提交書面承諾」等自律監管措施的情況公示。長虹能源(836239.BJ)等5家公司領到「罰單」。
據記者統計,包括2025年1月「出具警示函」自律監管措施的情況公示,進入2025年以來,共有10家公司因出現違規問題,領到北交所自律監管措施「罰單」。其中信息披露(即信披)違規成為「處罰」的「重災區」。
首先,2月10日晚發佈的情況公示顯示,海希通訊(831305.BJ)、長虹能源(836239.BJ)、安達科技(830809.BJ)、峆一藥業(430478.BJ)及三協電機(新三板掛牌代碼:873669,系北交所IPO申報公司)這5家(擬)上市公司及相關責任主體因出現違規事項,被採取「口頭警示」或被「要求提交書面承諾」監管措施。
從這5家(擬)上市公司違規情況的具體分類看,信息披露違規是其主要違規事項。

圖/2025年1月北證市場內被採取「口頭警示」「要求提交書面承諾」等自律監管措施的(擬)上市公司及相關責任主體的違規事項分類(根據北交所信息,貝殼財經記者製圖)
另外,記者查詢北交所官網注意到,進入2025年以來,由於出現違規事項領到北交所「出具警示函」自律監管措施「罰單」的上市公司及相關責任主體,目前數量亦為5家,分別為戈碧迦(835438.BJ)、綠亨科技(870866.BJ)、國航遠洋(833171.BJ)、森達電氣(831406.BJ)及三友科技(834475.BJ)。

圖/2025年1月北證市場內被採取「出具警示函」自律監管措施的上市公司及相關責任主體的違規事項分類(根據北交所信息,貝殼財經記者製圖)
其中,綠亨科技及其董事長,高級管理人員,董事會秘書/信息披露負責人等相關主體,因存在「募投項目變更程序不規範」等四項違規事實,除被採取「出具警示函」自律監管措施外,還被記入到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在這5起被採取「出具警示函」自律監管措施的違規案件中,記者發現,對信息披露違規的查處,仍是北交所重點關注並追責的內容。
例如,北交所經查發現(下同),2022年至2024年,國航遠洋與關聯方上海藍夢國際郵輪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存在人員共用、管理混同、為關聯方代付物業費及電費等情況。北交所對此提出,國航遠洋獨立性存在不足,且與該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2023年年度報告披露內容不符。
再如,森達電氣在上市申請的幾輪問詢回覆過程中,未披露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周海珠嶽母毛某某3個銀行賬戶開戶以來,周海珠實際控制了上述賬戶,賬戶內資金實際也均為周海珠所有的情況。
周海珠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增持森達電氣資金中有3180萬元就來自周海珠控制的毛某某2個銀行賬戶,賬戶內資金實際均為周海珠所有,但森達電氣在上市申請的第一輪回覆和第二輪回覆中披露上述3180萬元資金是來自毛某某的借款。北交所表示,經查上述披露的資金來源與實際情況不符。
實際上,在過去的一年中,北交所就明顯加大了對已上市或擬上市公司各類違規問題的查處力度,自律監管措施決定、紀律處分決定密集下發,向市場持續釋放了嚴監嚴管的信號。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黃鑫宇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