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做花燈、體驗非遺,北京多家博物館、圖書館推出元宵節親子活動
新京報訊(記者徐彥琳)2月12日是農曆正月十五,北京各大博物館、圖書館為歡慶元宵節準備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活動,邀請小朋友們和親子家庭前來參加。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放元宵節夜場,2月12日(元宵節)9:00-21:00開放參觀。館內所有展廳正常開放,部分展覽提供誌願講解服務。在今場元宵節夜場活動中,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還籌備了三場風格各異的舞蹈表演。清華師生持本人校園卡可免門票參觀,社會觀眾需購買門票。當晚著中國傳統服裝服飾的觀眾,可至票台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領取入館贈票。
三山五園文化藝術中心結合三山五園的歷史文化特色,開展親子宮燈製作體驗活動。邀請6歲及以上親子家庭(一位6歲及以上兒童和一位家長)參與,公眾可在海澱文旅公共服務數字平台實名預約。
北京天文館特別推出「天文館里過大年——元宵喜樂會」活動,將傳統節日與天文科普結合,打造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盛宴。活動將在北京天文館和北京古觀象台同時舉行。在北京天文館的巧做花燈活動中,無論親子家庭、學生,還是傳統文化愛好者,都可以在這裏親手製作獨一無二的花燈;在元宵話月活動中,天文導師將帶領觀眾剖析月相變化的科學原理,欣賞唐詩桑治詞中的經典詠月詩句。北京古觀象台將舉辦「星宿團圓鬧元宵」活動,帶領觀眾一起走進二十八宿的世界,並投身刺激的「尋宿大挑戰」,爭做星宿小達人。

當古老技藝遇上前沿科技,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推出「博物館里過大年——正月十五鬧花燈 非遺科技對對碰」活動。「夢幻聯動——皮影戲與機器人」活動將借助機器人互動展項為孩子們講述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歷史及前景,通過古老的皮影藝術演繹人工智能機器人與泰山挑山工的智慧對決,引發關於人類與AI技術如何互鑒互融的思考;「吉金留痕——傳拓千秋的古法技藝」活動則在歷史文物中追尋「銅」的文明蹤跡,在前沿科技中領略「冶煉鍛造」的技藝傳承。通過觀摩銅器藝術品並體驗非遺手工拓銅技藝,為大家講述金屬背後的中國故事。
北京市各個圖書館也精心準備了元宵節相關的活動。北京市西城區少兒圖書館推出「歡樂元宵·智猜燈謎」活動,2月11日-2月14日活動期間,綜合閱覽室書架旁將懸掛各式各樣的燈謎,涵蓋歷史文化、科普知識、成語典故等多個領域,適合各年齡段參與。猜中題目後可將題目序號和謎底告知館員,由館員公佈正確答案。北京市昌平區圖書館將舉辦我眼中的元宵節、元宵節習俗故事、元宵燈謎猜猜樂、diy手提花燈等線下體驗活動,邀請6-12歲親子家庭參與。北京市海澱區圖書館將舉辦少兒元宵節花燈製作活動。活動面向海澱區3週歲以上兒童及家長,將帶領家長和小朋友們製作元宵節花燈。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