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市縣100宗地塊,廣東打響節後收儲閑置土地「第一槍」
春節後,廣東省多地加速推進閑置土地收儲工作。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統計,自2月6日起,廣東省已有18個市區縣密集發佈專項債收儲閑置土地公告,涉及100宗地塊。這些地區涵蓋了廣州市的花都區,惠州市、中山市、珠海市、潮州市、韶關市、茂名市、汕尾市等。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指出,廣東是全國首個全面落實專項債收購存量土地的省份,成為「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政策的堅定執行者,具有行業風向標意義,預計今年一季度各省市將陸續跟進「發債收地」模式。
土地收儲加速,廣東18市縣發佈收購閑置土地計劃
收購閑置土地,廣東省打響春節後的第一槍。
2月11日,汕尾市海豐縣自然資源局發佈關於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公示。公示稱,根據《自然資源部關於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回收購存量閑置土地的通知》、廣東省《關於土地儲備領域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工作指引(試行)》等文件要求,擬有償收回收購9宗地塊,收儲價合計約19.5億元。
2月10日,惠州市自然資源局發佈《擬收回收購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公示》。公示顯示,惠州擬對8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進行收回收購,總收購價格近50億元。
2月9日,潮州市自然資源局發佈關於潮州市2025年第一批土地儲備領域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用地收儲價格的公示。根據公示,擬收儲3宗用地,均為住宅用途,收儲價格合計約為6.83億元。
2月8日這一天,廣東省的雲浮市、韶關市、中山市、信宜市、茂名市、東莞市沙田鎮、雲浮市雲安區同時發佈收儲公告。其中,雲浮市收回閑置土地1宗,韶關市擬收回閑置土地2宗,中山市收回3宗,茂名市收回4宗。

2月6日以來,廣東多個市縣區收儲閑置土地一覽,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整理。
2月7日,珠海市自然資源局發佈公告,宣佈2025年第一批土地儲備領域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用地收儲價格,擬收儲14宗用地,位於香洲區、金灣區、高新區、鬥門區及萬山區,總佔地面積約41.47萬平方米,收儲價格合計超66億元。從土地性質來看,有商務商業用地,也有二類居住用地以及旅遊及配套設施用地。14宗土地的用地單位均為珠海本地國企,來自華髮、大橫琴的地塊最多,分別為5宗、6宗。
不止於此,2月6日,廣州市花都區發佈收回收購存量閑置土地公告,共4宗地塊,分別為廣州市廣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地塊、東風日產112畝用地地塊、東風日產69畝用地地塊、炭步鎮凱雷398畝用地地塊,擬收回收購價格合計9.16億元。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此次收儲的地塊價格普遍低於當初出讓價,折扣在7-9折之間,體現了「土地成本與評估價,就低確定」的原則。目前收儲地塊主要是來自國企和城投,一方面在於國企城投地塊資產負債關係較為清晰,另一方面民企地塊很多在抵押狀態,或有複雜的債權債務關係,甚至是司法糾紛,不符合收儲條件。但並非只選國企地塊,後續民企地塊符合條件,或也會被收儲。此外,收儲以後,可能暫時儲備著,也可能修改規劃條件再出讓,且出讓給原企業,還可能會改變土地用途,比如做保障房、公共用途等。
嚴躍進認為,廣東省此次集中發佈收儲計劃,展現了專項債收購存量土地的快速節奏和廣泛覆蓋面,對消化存量土地項目、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具有積極意義。這一舉措也為其他省市提供了參考,預計未來將有更多地區加入「發債收地」的行列。
從源頭去庫存,土地收儲成穩樓市關鍵一招
自2024年起,各地紛紛採取措施應對庫存壓力,其中收儲策略成為關鍵舉措,而收購閑置土地成為化解隱性庫存的有效途徑。
特別是2024年11月,自然資源部發佈《關於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回收購存量閑置土地的通知》,為地方落實收儲閑置土地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操作指南,成為加速推進土地收儲的重要推動力。
業內人士認為,該文件的出台為地方政府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和操作框架,使土地收儲工作更加規範化和高效化。通過專項債券資金的注入,地方政府在土地收儲中的資金壓力得到有效緩解,閑置土地的盤活速度顯著加快。
2025年1月初,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金東岸等地先後發佈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回收購存量閑置土地的公告。
而春節後,廣東省多個市區縣密集發佈土地收儲計劃,正式拉開閑置土地盤活的大幕。
在嚴躍進看來,此次收購也開啟了2025年專項債收購存量土地的序幕,預計一季度各省市都會陸續加入「發債收地」的行列中。這一模式不僅有助於快速系統高效促進存量土地的盤活,對於土地市場的供求關係平衡也具有積極作用。當然,最為關鍵的是,此類土地項目收購後,對於相關房企的資金狀況改善具有積極作用。反過來有助於房企輕裝上陣,在穩定企業經營或進入新一輪投資拿地方面保持更強的競爭力。
2月11日,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佈《關於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回收購存量閑置土地的徵集公告》。公告稱,現面向社會徵集收回收購存量閑置土地,請符合條件且有意向的企業積極報名。徵集區域為長沙市芙蓉區、天心區、雨花區、開福區、會展片區。
從徵集範圍來看,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企業無力或不願再開發使用的土地,已供應未動工的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或已動工未建設完成但具備分割條件的土地;二是老舊廠區、倉庫等工業用地和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以及其他用途的低效用地;三是因公共利益需要收回的土地,主要包括國防和外交需要,由政府組織實施的歷史文化保護、公共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舊城改建等土地;四是因整合地塊、優化規劃,進一步發揮土地價值需要收回的土地;五是進入司法或破產拍賣的土地;六是因政府原因導致閑置需要有償收回的土地;七是土地使用權屆滿不續期等其他閑置土地。
在李宇嘉看來,收儲閑置土地的利好顯而易見,一方面可以從源頭上減少庫存,緩解市場供求關係;另一方面有助於穩定開發商資金鏈,推動保交付和拿地開工,進而穩定行業規模並夯實止跌回穩的基礎。當然,這種影響要取決於後續能有多大的收儲放量出來。
李宇嘉進一步指出,收儲可能是2025年土地市場的一大看點。隨著2025年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落地,「穩增長」要發揮項目帶動作用,專項債發行速度加快,為土地收儲創造了條件。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段文平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