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行H股受青睞 開年險資頻頻舉牌銀行股
開年以來,銀行股依舊受到險資青睞。今年1月,平安人壽先後舉牌郵儲銀行H股和招商銀行H股,新華保險舉牌杭州銀行。除此之外,險資仍在持續增持銀行股,2月9日,平安資管再次增持招商銀行H股,持股比例上升至6.06%。
「銀行股相對來說業績比較穩定,分紅也不錯,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此類穩定性資產對險資很有吸引力。」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餘豐慧表示,銀行股的市值較大,流動性好,方便險資進出。另外,保險公司和銀行之間還有業務協同的可能,比如在銀保合作方面,雙方能互相促進業務發展。他認為,2025年險資舉牌銀行股的趨勢或將延續。
險資頻頻舉牌銀行股 集中在國有行H股
險資舉牌熱情從2024年延續至2025年,開年以來,多家銀行獲險資舉牌,且多集中在國有行H股,同時也出現農商行的身影。
根據港交所披露的信息,1月10日,中國平安及其子公司平安人壽增持招商銀行H股,合計持股比例達到5.01%,觸發舉牌條件。2月6日,平安資管再次增持招商銀行H股378.6萬股,持股比例上升至6.06%。

1月8日,平安人壽委託平安資管增持716.8萬股郵儲銀行H股,斥資超3000萬港元,增持後所持股數近9.96億股,佔郵儲銀行H股股本約5.01%,觸發舉牌條件;1月7日,中國平安以每股4.2216港元買入農業銀行H股3167.8萬股股份,同樣觸發舉牌條件。

險資青睞的不只國有行,還有城商行中杭州銀行。1月24日,杭州銀行公告稱,新華保險擬以協議轉讓方式收購澳洲聯邦銀行持有的杭州銀行3.296億股股份,佔總股本的5.45%。本次權益變動完成後,新華保險及其一致行動人對杭州銀行的持股比例將由0.89%增至5.87%。
餘豐慧指出,險資舉牌集中在銀行H股和國有行是因為銀行H股相對來說估值更低,國有行背靠國家信用,經營穩定性更強,在經濟下行壓力下,風險相對較小,且國有行的網點佈局廣泛,客戶基礎龐大,上述因素都對險資具有吸引力。
對於險資舉牌城商行的情況,餘豐慧認為,後續城商行也或將獲得險資青睞,隨著城商行不斷髮展壯大,有部分經營狀況良好、區域優勢明顯的城商行嶄露頭角。且城商行在服務中小微企業方面有獨特優勢,若能保持較好的盈利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險資肯定不會錯過投資機會。不過,城商行整體規模和抗風險能力相較於國有大行仍有一定差距,所以險資在選擇時會比較謹慎。
監管引導長期資金入市 銀行股仍具吸引力
高股息、處於估值低窪銀行股對險資也具有吸引力。
根據2024年半年度分紅情況,工商銀行每股派發現金股息0.1434元(含稅),派發現金股息共計約511.09億元;農業銀行擬每股派發現金紅利人民幣0.1164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紅利約407.38億元(含稅);建設銀行擬派發現金股息每股0.197元(含稅),共計派發現金股息約492.52億元。
西南證券研報指出,2024年以來,以銀行為代表的紅利板塊表現持續佔優。在A股震盪的大背景下,銀行板塊在2024年以35.85%的漲幅高居31個申萬一級行業榜首,同期滬深300漲幅16.19%。

「對於保險公司而言,投資銀行股相對能獲得較高收益,銀行股分紅不錯,這給保險公司提供穩定的現金流,若銀行股估值修復或者上漲,保險公司還能獲得資本增值收益,業務協同效應也能間接為保險公司帶來收益。」餘豐慧稱。
同時,銀行股長期處於破淨狀態,市淨率仍普遍在1以下。從正面看,險資的進入可以優化銀行的股權結構,帶來更多的資本補充,增強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大筆資金的注入可能會讓市場重新審視銀行的價值,有助於提升銀行股的估值。同時也或存在壓力,如險資作為大股東或對銀行的經營決策產生一定影響,協調不好或影響銀行獨立性。
險資舉牌熱情在2024年就已高漲,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共有紫金財險、長城人壽、瑞眾人壽、太保壽險、中郵人壽、新華保險、利安人壽、平安人壽8家保險機構舉牌上市公司,舉牌次數達到20次。
險資入市與監管引導密不可分,近年來,監管部門引導保險資金入市。1月23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提到,「對商業保險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於投資A股,這也意味著將每年至少為A股新增幾千億的長期資金。第二批保險資金的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將在2025年上半年落實到位,規模不低於1000億元,後續還將逐步擴大。」
今年1月,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等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重點引導商業保險資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徐雨婷 編輯 陳莉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