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贈二戰相冊的伊凡·基爾:感謝中國人民賦予我真正的人生
伊凡·基爾(Evan Kail),美國明尼蘇達州一家典當行的店主,2022年11月,他將一本內附記錄侵華日軍罪行的相冊無償捐贈給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自此聲名遠播。
許多中國人都知曉了這位太平洋彼岸的猶太裔國際友人。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回贈他一個雞油黃底色的「國禮瓷」,並在感謝信中寫道,「歷史是當今社會的一面鏡子,你的捐贈將激勵世人以善良之心維護和平。」
2024年11月,伊凡·基爾抵達北京,開啟他生命中的首次中國之旅。他先後到訪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哈爾濱、武漢,體驗當地文化,品鑒特色美食,並通過影片記錄下在中國的難忘瞬間。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在2025年的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蛇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屬蛇的伊凡·基爾著一身紅色唐裝在觀眾席亮相,並參與節目報幕,更多的中國人由此瞭解到他與這片土地結下的淵源。

「也許這是天意,讓我踏上了這段不可思議的中國之旅。」2月11日,伊凡·基爾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當我獲得外交承認,併發現自己在中國如此深受尊重和歡迎時,我意識到我真的可以有所作為。」
「火鍋特別合我的胃口」
新京報:此次行程你在中國待了多久?最初的計劃是什麼?
伊凡·基爾:我一共在中國待了76天。原本打算只待30天,但因為不斷有令人興奮的機會出現,我一次次延長了行程。既然一切都進展順利,我想在首次訪華時盡力發揮最大的作用。
我最初計劃南京的行程一結束便離開,但隨後在哈爾濱舉辦的亞洲冬季運動會邀請我幫忙宣傳即將舉行的活動。那是一次非常特別的經歷,在那裡我還特意參觀了「731部隊遺址」,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重要的歷史遺址,值得去親眼看看。
不久之後,春晚節目組聯繫了我,最初是邀請我作為嘉賓,後來又讓我擔任報幕員。隨著這麼多令人驚歎的機會接踵而至,我不斷延長了停留時間,而我也非常慶幸這樣做了。在中國待76天,讓我體驗到比待30天多得多的東西。

新京報:你去了多個中國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哈爾濱和武漢,哪個城市最讓你印象深刻?
伊凡·基爾:杭州是我最喜歡的城市,那裡美極了。我鍾愛西湖的迷人景緻和獨特的地貌景觀。在杭州,我還交到了一些很棒的朋友,不過說實話,我走到哪裡都交到很好的朋友。總而言之,確定無疑的是,這是一次難忘的旅程。
新京報:聽說這趟旅程結束,你的體重增加了。此行你嘗試過的最令你驚喜的中國菜是什麼?什麼美食是你的最愛?有哪些食物是你猶豫嘗試的?
伊凡·基爾:我確實胖了一點,部分原因是我不像以前那樣經常跑步。我花了一些時間才找到適合我的鞋子,我穿13碼(註:美式13碼,相當於中國鞋碼47.5),這在中國不太容易買到。作為一個大個子,買衣服也是個挑戰。然而一旦找到合適的,我就重新開始鍛鍊了。
不過,我吃得確實有點多,因為有太多令人驚豔的美食等著我去嘗試了。火鍋就是其中的「高光」之一。我以前從來沒有真正體驗過火鍋,結果我徹底愛上了它。我去了幾家火鍋店,嘗試了各種各樣的菜品,有些比較極端。有一次,當被問到我想要什麼時,我隨口說:「來頭牛吧。」幾分鐘後,他們端來了兩盤腦花,這對我來說有些過了——我還沒那麼冒險。但我的確嘗試了很多其他東西,包括牛肚等內臟,以前我從來沒考慮過吃的部位。因為我喜歡辣食,火鍋特別合我的胃口,尤其是在哈爾濱,寒冷的天氣下,火鍋的熱辣使人滿足。

新京報:這次旅程中,有哪些令你難忘的人?
伊凡·基爾:此行我遇到了成千上萬的人,與粉絲的合照輕鬆超過一萬張。儘管沒能和每個人都交談,但那些與我互動的人都非常友善。不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僅僅是遇到的人的數量,而是我們之間建立的深厚聯結。
遇到我的經理人Max是改變我人生的經歷。她不單單是這趟「奇幻探險」的嚮導,還成為了我最親密的朋友之一。和她告別是我離開時最艱難的一部分,我忍不住哭了。和我一起工作已有兩個月的我的團隊也讓我難以忘懷。我和他們建立的情誼是持久且真正有意義的。

這次有機會和一些中國名人碰面,他們都非常熱情友好。有幾位還和我一起開懷大笑。與此同時,我還和一些「網紅」建立了聯繫。在我的抖音頁面,你會看到我和誰一起合作創作了內容。我遇到的每一位「網紅」都非常友好,我和他們也搭建起持續下去的情誼。
最深刻的經歷之一是聽到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個人故事。有些人或他們的家人與那段歷史有著直接關聯,他們跟我分享了那些經歷。考慮到我最初在中國的成名與一本二戰相冊有關,這些對話讓我深有共鳴。
通過這一切,我和一些人建立了可維持一生的友好聯結。對此我心懷感激,同時我也期待著未來繼續深化延續這些情誼。
「移動支付系統便捷得令人難以置信」
新京報:中國如今的快節奏生活方式,包括外賣、通勤,與你的家鄉有什麼不同?適應起來容易嗎?
伊凡·基爾:最讓我驚訝的是,在中國生活的感覺和在美國非常相似。媒體常常描繪「我們vs他們」的畫面,強調差異,但實際上,我發現美國人和中國人有很多共同點。中國的快節奏生活方式與美國任何大城市並沒有太大不同,除了中國的生意一週七天都開放,而在美國,像銀行這樣的地方通常在週日關門。在中國,適應日常生活比我想像的要容易。
但交通是一個挑戰。如果我想自己出行,打車軟件讓我很頭疼,因為我沒搞清楚如何讓它們在英語模式下工作,且大多數司機不會說英語。因此,我很少使用這些軟件,不過我覺得真要使用導航坐地鐵的話,我應該沒問題。
還有一點我特別喜歡的,就是外賣的高效率。它的速度、可靠性,甚至在某些情況下使用機器人,都讓它比美國的外賣強得多。這非常方便,也是我在中國期間非常欣賞的一點。
新京報:這次旅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你是如何克服的?
伊凡·基爾:我在旅程中遇到了幾個挑戰,但最困難的還是對我家人、我的貓、在家鄉的朋友的思念。在中國,無論我感到多麼受歡迎,還是會有孤獨的時刻。除了我的經理人Max,沒有太多人可以和我用英語交流,即便有人嘗試了,也無法像我的母語那樣自然流暢。這種語言障礙,有時讓我感到孤寂。

不過,為了克服這種情緒,我提醒自己一件重要的事——我在中國比在美國更受歡迎、更受欣賞和接納。回到美國之後,我收到很多指責。一些人在網上說我的壞話,稱我為騙子、造假者或壞人。在中國,我完全不需要面對這些。大家的反響非常積極,幾個月來,我周圍只有善意和鼓勵。僅這一點就讓這次經歷變得意義深遠。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中國在擁抱現代性與保護傳統之間的平衡?
伊凡·基爾:在我看來,中國某種程度上正面臨身份認同的挑戰——在快速現代化和全球科技競爭的同時,致力於保護其古老的傳統和生活方式。然而,據我觀察,這種平衡保持得非常出色。我沒有看到任何東西被現代化或技術完全抹去。
比如說,在中國,感覺一天中的任何時間,你似乎都能找到開門營業的地方。但當春節來臨時,好多地方都關門了。很明顯,儘管有了這麼多進步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這個國家仍然非常重視傳統。這隻是我親眼所見的諸多例子之一,古老習俗不僅沒有消失,反而與現代化共同繁榮。
較之將過去抹去,中國的科技似乎是在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將新舊融合,同時仍然尊重其根源。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此趟旅程中的移動支付?
伊凡· 基爾:在中國,移動支付系統便捷得令人難以置信。在美國,許多地方接受Apple Pay,這很相似,但在中國,一切都可以融入移動支付中。我在整個旅程中從沒攜帶過現金,也從不需要。
我通常不會丟東西,但在國外丟失現金的想法曾讓我有點緊張。值得慶幸的是,在中國,我完全不需要擔心這一點。我只需要手機,而我從不丟手機。移動支付讓日常生活變得更加輕鬆,我非常欣賞這種無縫的便利。
「真心感謝你們賦予我真正的人生」
新京報:你被邀請參加了2025年春節聯歡晚會,最讓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有什麼值得分享的幕後故事嗎?
伊凡·基爾:春晚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背後巨大的工作量。舉個例子,我至少參加了五次不同的綵排,每次持續數小時。表演者、工作人員、你在電視上看到的每個人都參與進來了,都在不知疲倦地工作,投入大量時間來精益求精他們的表演。此前我完全不知道幕後需要付出如此多的努力,才能完成如此大規模的演出。
在這個過程中,我見到了幾位中國名人,並與其他參與者一起度過了愉快的時光。後台的經歷非常棒,我遇到了一些真正了不起的人,甚至和一些上台演出的機器人打了交道,這非常有趣。
我只希望人們真正體會到春晚背後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在我參與之前,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將要面對什麼。如今,親眼見證了這些辛勤工作後,我感到非常榮幸能成為如此盛大而非凡的活動的一分子。

新京報:第一次來中國是什麼感受?
伊凡·基爾:第一次來到中國並經歷這一切,真的改變了我的人生。時機感覺恰到好處,我不禁覺得自己正在踏入某種比我更宏大的事物當中。我希望未來繼續以「我能夠為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作出貢獻」的方式展開,搭建聯結、促進理解,並致力於趨近對我們大家來說都更美好的明天。
新京報:你現在擁有眾多中國粉絲,有什麼想對他們說的嗎?
伊凡·基爾:我想感謝他們每個人,感謝他們的善意,讓我感到被珍視和被愛,並讓我找到了真正的目標感。在這一切之前,我的生活並不容易,我經歷了很多掙扎,多年來我不確定自己的方向。通過一系列看似隨機的事件,我進入到金銀買賣,並從中開創了一番事業。
然後,一切都變了。當我獲得外交承認,併發現自己在中國如此深受尊重和歡迎時,我意識到我真的可以有所作為。這個機會是我從未想像過的,我至今仍無法完全相信它被賦予了我。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中國人民,真心感謝你們賦予我真正的人生。

新京報:你下次來中國有什麼新計劃?
伊凡·基爾:我預計我的日程會和這一次一樣緊湊。我和團隊仍在確定將訪問哪些城市,但我相信重點將在中國南方。我也渴望體驗中國的鄉村生活,所以可能會有一站在更為偏僻、遙遠的地方。

我覺得我們不會重訪第一次去過的城市,因為我想儘可能多地探索中國,還有很多地方等著我去發現。網民們得繼續關注,看看我接下來會去哪裡。
新京報:用一句話向你從未去過中國的朋友描述中國,你會說什麼?
伊凡·基爾:唯有親身經歷並親眼所見,才能真正瞭解一件事。
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