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可否給「神仙」落戶口?
你的聲音,我們願意聽見;
你的關切,我們一同看見。

隨著春節檔電影《哪吒2》的現象級爆火,不出所料,一股為神話人物「落戶口」的風潮又悄然興起。多地文旅齊齊發力,有的亮出了「哪吒故里」招牌,有的從考證鬧海地址推出哪吒祖籍,進而又衍生出「陳塘關在哪兒」「太乙真人故居」等話題,爭相搶奪神話IP的歸屬。
實際上,這場聲勢浩大的神仙戶口之爭,或許是地方希望通過熱門流量IP的加持,為當地文旅再添把火。只是,各地忙給神仙落「戶口」的宣傳策略不免讓人疑惑:這究竟是文化創新還是文化透支?城市文旅發展又到底該怎麼「鬧海」才能掀起波瀾?
不可否認,借助神話IP的熱度為城市文旅發展造勢,的確是一種便捷的宣傳方式,而且短期內就可收穫效益。其中原因並不複雜,熱門IP自帶關注度和討論度,且容易引來年輕群體的關注和「玩梗」傳播。如果城市與熱門IP深度捆綁,既能提升城市知名度,同時也將神話人物與當地文化相結合,方便打造獨具特色的文旅項目。
然而,這股熱潮外衣之下,我們也需冷靜看到的是,以「神仙落戶」為代表的引流策略,通常需要地方文化的深度支撐。不難發現,當前一些地方為了蹭熱度,生搬硬套地將神話人物與本地聯繫起來,缺乏歷史依據和文化內涵的支撐,容易流於形式,難以形成持久的吸引力。其次,多個城市為同一神話人物「落戶」,同質化的爭搶不僅會導致宣傳效果大減價扣,還可能引發爭議,甚至造成文化資源的浪費。
更重要的是,不論正在熱映的《哪吒2》,還是此前引發大眾討論的《黑神話:悟空》《封神》《大聖歸來》等神話IP,其脫穎而出的密鑰皆在於突破傳統神話的敘事結構,以創新思維建造出脫胎於神話母題的新堡壘。換句話說,在文化供給並不匱乏的當下,創新才是各方「踏出一條路」的關鍵。同樣,在城市文旅發展上,追求短期流量而缺乏讓IP生根的創新土壤,大概率也只會讓慕名而來的遊客失望,甚至錯失挖掘本地歷史文化資源的機遇和勇氣。
從某種程度上看,給神仙「落戶口」更像一面鏡子,折射出各地對文旅發展的重視,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在文旅開發中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在文旅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許多城市想要尋找突破口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只是借神話IP引流嚐到甜頭之際,也不能忘記真正決定城市文旅命運的,仍然是完善成熟的配套服務和推陳出新的發展思路。
總之,給神仙落「戶口」可以視作文旅宣傳的切入點,但簡單地照搬熱點絕非長久之計。只有立足腳下地域稟賦,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地方才能實現文旅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才有可能在文旅大潮中迎來屬於自己的「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