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自動駕駛、低空空域監管等,北京發佈商業航天十大應用場景

2月12日,北京商業航天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北京經開區舉行,北京商業航天十大應用場景發佈。在本次發佈的應用場景中,商業航天發展成果將走進自動駕駛、低空空域監管等多個方面。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龔維冪在大會發言中表示,北京商業航天領域資源豐富,擁有包括火箭研製、衛星製造、地面設備等完整的產業鏈條。同時,北京在城市治理、應急安全、生態保護等領域對商業航天的技術需求進一步加速湧現。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會同市發改、經信等部門,以北京市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案為指引,結合商業航天技術特點,與國家林草局、氣象局、市自駕辦、市住建委、市園林綠化局等部門,以及國家電網、中國移動等鏈主企業共同研究、謀劃、遴選最有潛力的應用領域和用戶單位。同時,充分發揮北京商業航天領域科技、人才優勢和中關村試驗田的作用,通過廣泛組織技術提供方與場景用戶進行需求對接,系統梳理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的目錄清單,遴選形成十個技術創新性強、市場前景廣闊的典型應用場景,其中部分場景已經啟動實施,還有一部分正在抓緊推動建設過程中。

大會成果展上展出的火箭模型。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大會成果展上展出的火箭模型。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應用場景一

基於衛星通導遙技術的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建設

場景面向高級別自動駕駛的車路雲網圖基礎建設需求,面向智能駕駛、無人駕駛、網約車、環衛車等交通運輸工具精準作業的需求,基於高低軌衛星通信、高低軌衛星導航增強、高解像度衛星遙感等技術融合,提供低時延、高帶寬的衛星通信,更加精確導航增強和地圖影像,實現人車路互聯,信息系統協同,為自動駕駛車輛走出示範區實現全域運行提供支撐。

應用場景二

基於衛星互聯網的低空運管控方案

該場景在推動5G-A和6G創新融合發展的基礎上,在傳統通信基站上疊加雷達感知功能,結合低軌互聯網衛星通信、低軌導航增強等需求,實現300米高度以上低空空域的監管,進而搭建區域性「天、空、地」立體化監測預警網絡,構建低空飛行器的運管控系統。

應用場景三

基於衛星遙感的電力設施安全巡檢示範應用

該場景面向電網設施的廣域安全巡檢與高精度監測預警評估的需求,基於高低軌通信衛星、高解像度衛星遙感等技術,開展面向電網外破風險識別、洪澇風險評估、地質災害與杆塔傾斜沉降隱患排查、覆冰監測預警等場景應用示範,提升電網運檢質效,助力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應用場景四

基於衛星通信與遙感技術的智慧城市建設

該場景依託衛星通導遙數據、無人機數據、地面感知數據,結合實景三維建模技術、時空地理信息技術和數字孿生技術等,構建商業航天+數字智慧城市時空地理信息服務平台,實現城市各信息要素的數字化、實時化和可視化,為城市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決策支持。

應用場景五

面向消費級應用的手機直連衛星技術驗證應用

手機直連衛星技術的發展使衛星通信覆蓋更廣泛區域,尤其是對於偏遠和通信盲區的覆蓋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拓寬低軌衛星互聯網應用、實現商業閉環的重要手段。手機直連業務落地需要進一步提升衛星、基站/核心網、終端能力,深化星地協同,以消費級業務場景化落地為目標協同衛星產業、地面移動通信產業、終端產業進行系統化的關鍵技術攻關。

應用場景六

空間環境生物醫藥研究與應用

該場景將推動航天科技與現代生物製藥技術相結合,將生物製藥的菌種、細胞或者中藥種子送入太空。在太空微重力、強輻射、高能粒子、交變磁場等多種獨特的作用環境下,開展科學實驗。

應用場景七

基於低軌氣象衛星的高精度臨近氣象預報

該場景面向航空航天、新能源、農業、體育和戶外運動消費等領域,對高精度氣象預報的需求,依託國產低軌氣象衛星星座,融合多源衛星、雷達及地面觀測數據,採用傳統數值預報與人工智能融合技術,生成高精度、高準確率的臨近氣象預報產品。

應用場景八

基於衛星遙感技術的自然資源廣域監測應用

該場景面向林草自然資源要素監測要求,利用多源多尺度商業航天遙感影像與地面調查數據相協同,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自然資源分佈及變化的精準識別和提取,保障多要素監測質量,提升資源監測效率。

應用場景九

基於北鬥技術的高精度建築變形監測應用

該場景面向建築、橋樑、水利大壩等重大工程建築安全變形的監測需求,開發高精度北鬥差分定位專用算法,搭建安全變形監測智能預警系統,有效實時監測城市建築的變化信息,為重大工程以及城市更新等建築安全監測保駕護航。

應用場景十

基於多模衛星遙感數據的森林防火預警系統

該場景綜合利用高分、風雲系列衛星和低軌商業遙感衛星,融合可見光、紅外等多模遙感數據,結合人工智能大模型等信息技術,對森林火點進行廣域監測,實現精準識別和快速提取,對提高火災早期預警,保障居民人身和財產安全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白爽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