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非遺有新人•節慶季:一夜魚龍舞 暢遊鬧元宵

一夜魚龍舞,一夜夢徽州。

在安徽黃山市歙縣溪頭鎮汪滿田村,

有一場流傳已久的「嬉魚」燈會。

每逢正月十三至十六,

一條條大魚伴著璀璨煙火從村中遊弋而過,

帶著村民們對來年的美好祈願,

在熱鬧和歡騰中拉開新春的序幕。

 汪滿田村地處古徽州一帶,

一條小溪將古村一分為二,

由一座座石板橋相連。

岸邊一幢幢房屋鱗次櫛比地排佈著,

在房屋稠密的地方,

防火是人們尤為牽念的事。

水能克火,魚又和水相連,

元宵節前後讓魚兒遊遍全村,

象徵著用水守衛家園,

祈佑神明庇護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魚燈在汪滿田村暢遊了600多年,

成為徽州這片古老土地上,

傳承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傳統年俗之一。

 竹篾編織纏繞,

棉紙輕覆其上,

畫筆精心勾勒,

魚鱗栩栩如生,

魚鰭靈動飛揚。

 汪滿田的村民們劃分出了六個魚會,

過年期間,魚會將紮製頗為壯觀的大魚,

最長的可達9米。

統籌各項燈會事務的人被稱為「魚頭」,

他們為活動奔走、籌措,

組織全村老少撐起年俗大戲。

 嬉魚燈是汪滿田村遊子們的一份牽掛,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返鄉年青人自發參與其中。

22歲的汪錦程今年仍舊擔任「魚頭」,

五年前他和好友一拍即合,

在村里最大的祠堂魚會前放鞭炮、貼紅紙,

昭告村民們自己要當新的「魚頭」。

 打從記事起,魚燈就一直陪伴著汪錦程:

從騎在家人肩頭看魚燈,

到舉著小魚燈跟隨隊伍巡遊,

再到扛起魚王燈的魚頭走在最前面。

魚燈之於他而言,

是一份關於年和團圓的記憶,

也是一份要傳承與堅守的使命。

正因有村民們世世代代固若磐石地守望,

這幅古徽州元宵民俗畫卷愈發閃亮。

正月十三 「鬧魚燈」起,

爆竹和煙火點燃巡遊儀式,

數十人用力抬起各自隊列的大魚燈,

在路途中漸次「遊」進隊伍。

大魚隨著眾人的托舉,

時而左右擺尾,時而上下遊動,

「魚子魚孫」們環遊在大魚周圍,

搖曳的燭火在水中投下魚兒嬉戲的靈動倒影,

與岸上的熱鬧相映成趣。

  魚燈夜遊,敬天地、祭先祖,

帶著對美好生活的祈願,

將古老的祝福送進千家萬戶。

魚燈所到之處,

家家戶戶用煙花爆竹相迎,

大魚搖頭擺尾似做答謝。

流光溢彩間,

有最濃厚的「年味」,

有對故鄉深刻的眷戀,

承載了國人獨有的浪漫與想像。

非遺嬉魚燈,

喚醒了遊子的鄉愁,

遊進了更多人的視野中,

帶著綿延不絕的傳統記憶,

在美好生活里翻騰起更大的文化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