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 國風少年奏響傳統國樂華章|文化中國行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攝影報導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一千多年前,唐代詩人蘇味道寫下這首《正月十五夜》,將元宵之夜的景色,將車馬喧囂、火樹銀花的場面記錄在詩句中,讓後人仍能感受到那一夜的熱鬧和喜慶。
2月12日,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到來。元宵夜,月華如練灑銀輝,燈火璀璨映團圓,人間煙火處,燈謎競猜笑語喧。此時,來到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中,只聽見古箏輕撥、笛聲悠揚,傳統樂器的古風雅韻,與書香氣息交織纏綿而出。當晚,「元宵雅韻醉書香·國風少年奏華章」國風音樂會在此處舉行,來自成都永陵博物館「二十四伎樂·小小樂手演繹社」的國樂少年們登台,奉上了一場精彩的演出。

將喜悅氛圍營造的《喜洋洋》、符合節日主題的《花好月圓》、曲調昂揚又熱情洋溢的《金蛇狂舞》……現場,涵蓋了多種類型曲目,不同的民族樂器紛紛登場。樂曲也通過這些「小小樂手」的精彩演繹,讓傳統音樂煥發出新的生機。
據介紹,此次國風音樂會的主角是一群經過專業培訓的「小小樂手」。他們於2024年夏天通過成都永陵博物館的招募,脫穎而出,成為永陵博物館「二十四伎樂·小小樂手演繹社」的首批成員。這些孩子們在專業音樂導師的指導下,經過數月的嚴格訓練,曾於2月4日在永陵公園的「童樂新聲」少兒民樂音樂會中首次登台亮相。而此次他們走出了永陵博物館,來到了更廣闊的舞台上演出。

「這次演出是室內演出,觀眾可以近距離欣賞到古琴、箜篌等中國傳統樂器的聲音。為了契合元宵節的節日氣氛,我們也特別準備了一些歡慶的曲目。」現場,四川交響樂團民族器樂中心嗩呐演奏家、「小小樂手演繹社」音樂顧問桑治輝這樣介紹道。同時,他也談到,在擔任音樂顧問的大半年時間中,自己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小小樂手」們對於國樂和傳統文化的熱愛。
音樂會中,當一首首精彩的曲目輪番響起,觀眾不時發出熱烈的掌聲。桑治輝也表示,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讓熱愛國樂的星星之火,繼續傳遞下去,是傳統文化傳播和推廣國樂的不錯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四伎樂·小小樂手演繹社」以「兒童+遺址+民樂」的創新模式,不僅打破了傳統文化傳承的界限,還賦予了古老文化新的生命力和活力。通過「小小樂手」們的精彩演繹,永陵「二十四伎樂」的文化魅力得以在現代社會中重新綻放光彩,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樑,引領著更多人走進傳統文化的世界,共同探尋那份跨越千年的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