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上,這場流傳三百年的元宵燈會為何如此有魅力?
「燈班來嘍!」一聲吆喝,鑼鼓開道,古街鬧巷里,人群再次沸騰起來,從早晨到中午,十來個村子的燈班依次遊街,密祉,這座茶馬古道上的小鎮,年味在元宵節達到了巔峰。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密祉鎮,有一項延續數百年的元宵節民俗,每年正月十五、十六兩天,這裏都要舉行盛大的元宵燈會。

密祉曾經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南來北往的客商使中原文化和民族文化在這裏交融發展,為彌渡民歌和花燈戲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滋養,造就了「村村有燈班,處處鬧花燈」的繁榮景象。

密祉元宵燈會發展至今,成為國內現存規模最大的原生態花燈燈會。進入正月,紮裱花燈、排練節目就成了每個村子的頭等大事,按照習俗,由村里新添了人口的人家負責張羅新一年的演出。

燈會期間,每個村都會自發組織燈班,男女老幼齊上陣參與演出,許多遊客不遠千里慕名而來,感受「東方花燈狂歡節」的魅力。

今年2月12日、13日兩天,在密祉花燈廣場、大寺街共有18支燈班參加展演,蓮花燈、日月燈、扁燈、彩船花樣百出,耍龍、舞獅、崴花燈樣樣精彩,雙龍戲珠、雙獅起舞、鳳引麒麟喜慶祥瑞。

文盛街村今年的隊伍有300多人,燈班成員楊正華介紹:「傳統花燈有龍、獅、鳳等,今年是蛇年,所以也特意增加了蛇燈。不同的花燈寄託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美好願望,像‘子孫花燈’就寓意人丁興旺。」

在燈班的隊伍里,有不少從外地趕回家鄉的年青人,文盛街村的楊誌德平時在楚雄州工作生活,元宵節特地帶妻子和兩個孩子回來參加燈會,他說:「在密祉,元宵燈會是比除夕還要重要的節點,很多人哪怕大年初一不能回家,也一定要在正月十五趕回來,過完元宵,春節才算落幕,這一年也會團圓美滿。」

密祉鎮歷史人文古蹟富集,密祉大寺、民國第五區區公所、尹宜公故居、珍珠泉等景點星羅棋布。遊客漫步文盛街茶馬古道,徜徉千盞綵燈中,欣賞造型各異的花燈,參與猜燈謎活動。非遺集市上,不僅有彌渡黃粉皮、酸醃菜、卷蹄、密祉醃豆腐等特色美食,還有篾編、荷包、土陶、彝族傳統服飾等傳統手工藝品。

石誌輝和張美菊夫婦家祖祖輩輩住在文盛街上,從2016年開始,利用自家房屋經營起「古驛閑居」客棧,臨近元宵節前幾天,11間客房就已全部住滿,酸醃菜、醃豆腐、土蜂蜜也一路暢銷。

「老闆娘,我們想再添一壺豆漿!」住店的旅客對密祉的豆漿讚不絕口,張美菊在廚房忙碌得充實,熱情介紹:「密祉的泉水好,做出來的豆漿、豆腐、醃豆腐也知名,來我們這裏的遊客,都要嚐一嚐‘密祉豆腐宴’。」她表示,這幾年,越來越多年青人到密祉來旅遊,瞭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和非遺技藝。

雲南日報-雲新聞記者:段蘇航
實習生:沈星
責編:袁熙
審核:謝祥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