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設五大平原新城,究竟新在哪裡?
2月13日,北京市發佈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五大平原新城發展實施方案,全力打造現代之城、未來之城、智慧之城、活力之城、開放之城、夥伴之城、夢想之城。
其中,五大平原新城各有特點,實施「一城一策」的建設方案。順義重點建設臨空經濟先行區、產城融合國際新城;大興重點建設協同發展示範區、繁榮開放國門新城;亦莊重點建設新質生產力典範區、高端產業綜合新城;昌平重點建設科技創新活力區、產教融合未來新城;房山重點建設科教融合文化名區、新質智造產業新城。
這些新城未來新在哪裡?新京報記者梳理建設方案,採訪相關專家,解讀北京平原新城建設背後的意義和未來的變化。

城市新空間:正在形成的現代化首都都市圈
如果以北京中心城區為參照,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幾乎可以形成一個環繞中心城區的環狀區域,也是北京中心城區向外輻射的銜接之地。
「隨著大都市的發展,特別是大都市進入由小汽車普及、高速公路和軌道交通大規模建設驅動的郊區化進程,呈現空間外圍擴散特徵。」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歐陽慧表示,從都市圈建設的客觀規律看,打造新時代平原新城是遵循都市圈空間演變規律、加快形成與核心區圈層同城分工的重大舉措。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楊秀玲介紹,過去10年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北京平原新城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升,經濟總量接近萬億規模,常住人口佔全市比重已超過三成,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佔全市四分之一,平原新城成為年青人創新創業的第一站,未來科學城、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生物醫藥基地、高端製造業基地、國家信創園等重點產業功能區成為企業投資發展的熱點地區。
「平原新城內聯中心城區、外攜津冀的重要節點作用不斷顯現,京津冀三地共同加大新質生產力培育,加強產業重點佈局、毗鄰地區發展協作,平原新城與環京地區已逐漸形成多個跨界城市組團。」楊秀玲說,在新十年起點,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全方位、高質量深入推進新階段,平原新城需要進一步提升發展能級,在推動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設中,更加有力地承擔好承接、引領、聯結、支撐的主體功能,更好地將首都發展優勢轉化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動能。
從北京中心城區出發,到平原新城,再到京津冀,一個更大、更新的都市圈正在形成。「當前北京與津冀之間的發展缺少銜接產業轉移的中間梯度。平原新城恰恰是內攜外聯的節點,在半徑30-50公里左右的北京以及周邊地區,通過加強跨界發展協同,在北京東、南部與津冀交界地區形成多個跨界城市組團。從這個角度看,平原新城通過要素聚集力、產業承接力和人口吸引力,進一步做優做強,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更好地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表示。
產業新格局:量身定製,分工發展
都市圈的新城,不只是城市的擴大、城市間的鏈接與和協作,也意味著,都市圈範圍內現代產業佈局的調整。同一個都市圈中,不同區域承載不同的功能,分佈著不同的產業環節,它們分工協作,最終形成新的產業集群,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在都市圈的發展中,經濟活動將在大都市各個圈層分工發展,大都市空間結構呈現圈層分佈特徵,一般在離都市中心30-50公里圈層容易形成與核心區的同城分工,大量集聚研髮型高新技術製造、市場營銷、孵化中試等高價值生產和服務環節。北京在離城市中心30-50公里處的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建設平原新城,既順應都市圈圈層功能分工規律,又有利於北京城市空間的有機組織,加快形成舒展佈局、緊湊發展的網絡結構。」歐陽慧表示。
過去的發展歷程驗證了都市圈圈層分工發展的特點。楊秀玲介紹,北京大力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積極推動「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平原新城是「五子」聯動的重要承載區。
未來,這樣的分工發展同樣鮮明。楊秀玲介紹,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經過近年發展,平原新城也初步發揮了承上啟下、內外聯動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圈層節點作用。在未來五大平原新城的建設中,北京量身定製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聚焦主導產業發展和重點產業功能區建設,加強財政、金融、產業、科技等政策創新試點和集成,強化人城產融合、職住商平衡,優化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注重改革創新、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增強新城發展動力活力。
在具體分工方面,順義重點建設臨空經濟先行區、產城融合國際新城;大興重點建設協同發展示範區、繁榮開放國門新城;亦莊重點建設新質生產力典範區、高端產業綜合新城;昌平重點建設科技創新活力區、產教融合未來新城;房山重點建設科教融合文化名區、新質智造產業新城。
吳薩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北京實現了深刻轉型,從聚集資源求增長轉向疏解功能謀發展,從城市管理轉向超大城市治理,北京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一核」,具有輻射帶動作用,扛起了協同發展的首都責任。
市民新生活: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建設方案中,民生領域是當前及未來建設的重點。尤其是交通、醫療、教育、養老等和市民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的領域,即將開建多個重點項目。
在交通方面,順義依託軌道交通首都機場線及西延、15號線、R4線形成的軌道交通小循環,同時著力打造軌道微中心。大興正在加快建設軌道微中心,圍繞區域內軌道交通站點打造更多軌道微中心,加強周邊商業、辦公、住宅等建設指標歸集並做好三者的比例分配。在昌平區,圍繞未來科學城站、生命穀站拓展就業和居住空間等,正在補強軌道交通網絡,推動軌道交通與周邊用地一體化規劃建設……
在教育方面,順義加快臨河中學、宏城小學等項目實施,加強中外校際交流與師生互訪,提升國際化教育質量,引進德國職業教育機構,建立中外聯合培養機制。大興不斷擴大優質教育供給,推動北京第四實驗學校、清華附中大興分校、中日合作示範區配套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建設。在亦莊,北京小學、北京八中、北師大附中等學校的建設正在不斷推進。昌平依託北師大附中、清華附中、北大附中等優質資源聚集效應,計劃引進一批高品質中小學校,並在未來科學城等重點產業功能區建設1-2所高水平國際學校,滿足國際教育需求。
在醫療健康領域,順義引入市屬醫療資源,多家醫療機構全國重點實驗室在順義落地。同時,順義推進後沙峪、楊鎮等地區級綜合文化中心及馬坡城北綜合球場館建設,同時加快建設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引導社會力量建設普惠型養老機構。亦莊正在不斷推進兒童醫院新院區落地、同仁醫院三期建設,同時構建15分鐘健身圈,提升北京亦莊馬拉松等賽事水平,推進全民健身中心、博大球會項目建設。在昌平,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二期、清華長庚醫院二期等正在加快推進。
生態新氣象:著重建設花園城市樣板
綠色發展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在平原新城的建設中,綠色經濟、花園城市是最多出現的關鍵詞。
亦莊的建設方案中提到,將擴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推進一批分佈式光伏項目並網發電,加強風能、地熱等新能源利用,佈局新能源汽車超充站,打造新能源汽車友好示範區。設立綠電碳彙聯合服務工作站,拓展綠色電力市場化交易渠道。同時,將挖掘南苑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南海子公園國際文旅融合示範區,推動涼水河、通明湖、嘉會湖和10條品牌綠道建設,建設花園中的亦莊。
昌平區將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提升區域生態服務能力,促進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有機結合。加快二綠、楔形綠地、生態保護紅線等重點生態空間減量提質,提升生態空間規模和品質,精心打造花園城市,建設二道綠隔公園環,加快建成十三陵花園城市精華示範片區,推廣實施城市公共空間示範提升工程。
大興區將實施念壇公園、永定公園、清源公園開放連通工程,形成大興文旅地標、微渡假目的地。
在房山的建設規劃中,生態理念無所不在,如在建設入駐高校重點項目中,將打造涵蓋城市畫廊、河邊綠道的「花園式大學城」;在產業發展領域,以「綠色能源、新材料」等生態友好產業為主導產業。
事實上,花園城市的建設不僅是北京市生態發展的重要部分,也是未來平原新城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宜居宜業城市建設的基礎和底色。楊秀玲介紹,平原新城建設將著重建設花園城市樣板,營造高品質公共空間,打造樂業、安居、漫遊、趣學、怡養相融的活力城市。此外,今年還將開始試點建設一批花園城市示範街區。
文化新活力:打造新的文化消費場景
記者瞭解到,在平原新城的建設中,挖掘文化資源、自然資源、時尚資源等,打造新的消費場景,是方案共同的特點。楊秀玲介紹,各個平原新城將充分挖掘區域文化旅遊資源優勢,塑造文商旅體融合新業態,營造消費新場景,建設「雙樞紐」國際消費橋頭堡,打造一批消費新目的地。著力打造彰顯年輕力和未來感的消費新地標,常態化舉辦時尚潮流體育賽事和精品特色文化活動,豐富可漫步、可閱讀、有趣可尋的城市場景。
順義將加快首都機場商圈規劃建設,推進祥雲小鎮品質提升,進一步壯大跨境電商規模,著力打造北京東北部「城市級」商圈。亦莊將加快建設南海子、站前區2個商業消費特色窗口,形成馬駒橋、金橋、光機電3個地區魅力商圈,推進創意生活廣場、北神樹萬象彙等一批活力消費綜合體提質升級。在大興,民間博物館群等特色地標、南中軸延長線上的國門形象,將成為文化消費產業打造中的重點。
昌平將持續舉辦各類演藝賽事活動,推動龍域、龍德和龍澤商圈改造,打造數字文博、互動娛樂、沉浸街區,還將結合明十三陵、居庸關長城等打造一批國際精品旅遊線路。同時,在昌平老城區實施永安古城更新項目,煥發永安古城新韻。
打造「文化名區」是房山區平原新城建設的主題,房山區委副書記、區長底誌欣介紹,房山區今年將全面啟動琉璃河遺址「申遺」工作。1400多年歷史的佛教聖地雲居寺,今年將實現和石經山整體聯動。800多年前的金代皇陵,今年也將面向遊客開放。
發展新趨向:建設年青人嚮往的地方
未來的平原新城將是怎樣的?和傳統的城市有何不同?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認為,近十年來,北京市完成了巨大的建設用地規模核減,中心城區人口規模持續下降,一般性製造業、區域性批發市場、物流中心等不斷遷出,減量發展中減量部分成效顯著。
與此同時,平原新城已逐步成為青年一代創業者的落腳點,未來將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反磁力中心的作用。其增加的各類新質生產力基地、教育科研基地、優質公共服務設施、商務服務職能和麵向科研創新群體的專業化職能,必將帶來平原新城發展的質變,提升對高質量人群的吸引力,推動新城向高質量發展的大中城市邁進。
尹稚表示,這一次平原新城的方案有許多亮點,也是可期待的地方。「比如鼓勵與津冀地區企業聯動發展,持續提升互投關聯,明確科技創新主導,鼓勵和引導各新城差異化的特色基地建設,大幅度改善教育、醫療為核心的公共服務水平,增加消費活力點位數量,把消費經濟落到實處,使新城人口的就地定居率有較大提升,進一步提升公園綠地便利服務人口覆蓋率,引導花園城市建設從景觀工程、美麗工程向民心工程、惠民工程轉變,徹底改變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是錦上添花,甚至是形象工程的舊有認知。」
在尹稚看來,平原新城的建設與發展,改變的不只是北京的城市發展格局,未來更直接影響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趨勢。「這個方案的發佈也在第三圈層上帶來新的發展機會,與亦莊對接的廊坊—武清廊道、與大興對接的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協作組團、與房山對接的涿州—高碑店廊道,都會成為短期內即可獲益的協同發展新亮點。而與昌平對接的京張發展廊道和與順義對接的京承發展廊道,也會在綠色經濟和文化經濟的對接中找到新的發展機會,成為跨行政區劃探索合作機制的先行區。」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