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日產合併談崩,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幻夢破滅
磋商還不到兩個月,本田與日產的合併就談崩了。
2月13日,日產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日產)和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田)分別召開董事會,決定撤回雙方2024年12月23日簽署的諒解備忘錄,並終止關於經營整合的談判。
原本呼之慾出的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就此幻滅。雙方在聲明中提及,在討論的過程中,最初業務整合的形式是本田、日產共同控股一家公司,並使日產和本田成為全資子公司。之後本田又提出了新方案,希望通過換股方式成為日產的母公司。

汽車分析師淩然2月13日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日產管理層不能接受企業控制權被本田奪走。不過長期來看,兩家企業仍有合作的空間。
合併醞釀近一年
將時間的指針回撥到2024年,日產與本田的戰略合作早已開啟。
根據日產中國發佈的信息顯示,2024年3月15日,日產與本田簽署諒解備忘錄,計劃在車輛的電動化和智能化領域開展戰略合作的可行性研究。彼時雙方戰略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涉及了汽車軟件平台、電動汽車核心部件以及互補產品等方面。
2024年8月1日,三菱汽車以日產與本田共同簽訂的備忘錄為基礎,加入圍繞電動化和智能化開啟戰略性合作的探討。日產、本田、三菱三方計劃在軟件、電池和其他電動汽車相關技術研究方面合作,以節省開發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2024年12月23日,本田、日產、三菱在日本東京都舉辦新聞發佈會,稱本田與日產已簽署經營整合的基本意向書,計劃在2025年6月簽訂最終協議書,三菱則在考慮是否加入聯盟。
根據規劃,本田與日產將共同持股一家公司,雙方把旗下的機動車業務整合到該公司,並計劃2026年8月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本田與日產則將退市。同時,本田將提名聯合控股公司內部和外部董事的多數席位,聯合控股公司的總裁兼代表董事或總裁兼代表執行官將從本田提名的董事中選出。
在雙方發佈的計劃中,合併經營後的新公司整體年銷售額目標定位為30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萬億元)以上,年營業利潤為3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0.14萬億元)以上。
中汽數研數據顯示,本田與日產2023年全球銷量分別為398萬輛(全球排名第七名)、337萬輛(全球排名第八名)。如果兩家企業合併,或將超越現代起亞和Stellantis集團(中文名為「斯泰蘭蒂斯」集團),成為僅次於豐田和大眾的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
控制權問題導致談判破裂
但事與願違。
據央視新聞報導,2025年2月5日,日產召開董事會,決定解除與本田就合併事宜簽署的諒解備忘錄。2月6日上午,日產汽車公司社長內田誠與本田汽車公司社長三部敏宏會談時,直接表明了終止合併協議的意向。主要原因是在各自持股比例等細節上未能達成一致,本田提出將日產收購為子公司,但日產內部強烈反對。
2月13日,兩家車企對外正式宣佈撤回2024年12月23日簽署的諒解備忘錄,並終止關於經營整合的談判。同日,本田、日產、三菱發佈聯合聲明稱,鑒於本田和日產撤回諒解備忘錄,簽署的有關探討三方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同步解除。
雙方並未強調終止談判的原因,但聲明中提到了探討合作的一些細節:兩家企業包括總裁、董事等高管在內的管理層都對市場環境、業務整合的目的以及整合後的經營戰略和結構進行了討論和審查。討論的過程中,本田提議將業務整合形式轉變為通過換股方式成為日產的母公司。
淩然分析,這意味著日產管理層將失去對日產的控制,觸動了日產管理層的核心利益,或導致雙方談判破裂。日產在品牌運營方面有較強實力,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與本田接近。內部企業共贏但具有自主權,日產是可以接受的,但雙方的差距還沒有大到讓日產心甘情願成為本田的子公司。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章弘2月13日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分析稱,這是本田看到風險後的故意「抬價」。
據章弘瞭解,合作談判過程中日產向本田展示了企業的現狀,本田發現日產的財務情況並不出色,甚至有拖垮本田的風險,於是本田提出鑒於兩家企業組合會牽扯大量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希望讓日產先成為本田的子公司。而日產的高管、技術人員多來自東京大學,技術研發能力和水準不僅在本田和豐田之上,在全球也較為領先,成為本田子公司對於「驕傲」的日產團隊來說很難接受。
合併變合作
眼下襬在兩家企業面前的一個事實是:它們在全球有較大體量,但近年來表現不佳。
2月13日,日產公佈2024財年第三季度業績,2024年4月-12月,日產合併淨營收為9.14萬億日元,同比下滑0.3%;合併營業利潤為640億日元,同比下滑86%;淨利潤為51億日元,同比下滑98%。
本田汽車發佈財務業績顯示,2024年4月-12月企業營業利潤為1.1萬億日元,同比增長5.9%;營業利潤率為7.0%,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潤為8052億日元,同比下滑7.4%。
據中國汽車報報導,本田2024年全球銷量為380.7萬輛,同比下降4.6%。日產全球銷量為334.87萬輛,同比微降0.8%。
在中國市場,日產與本田銷量也同比下滑。2024年,本田在中國累計銷量為85.2輛,同比下滑30.9%。日產中國區含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兩大事業板塊在內的累計銷量為69.6萬輛,同比下滑12.2%。
對於未來發展,聲明中提及,兩家企業將在面向汽車智能化、電動化時代的戰略夥伴關係框架內合作,以創造新價值為目標,追求日產和本田各自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章弘分析,兩家企業可能會在新能源智能汽車的開發層面繼續合作。
淩然也認為雙方仍有合作可能。「首先,在公告中雙方仍然是戰略夥伴,並沒有撕破臉。此外,汽車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日產與本田在中國市場銷量不佳,在全球市場也有一定提升空間,加上裕隆集團虎視眈眈,兩家企業在壓力下再次抱團取暖完全有可能。但雙方的合作形式和合作時間還需觀察。」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白昊天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