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草局:今年將啟動第三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

新京報訊(記者張建林)2015年至2021年,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了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並於2022年發佈普查結果。在國家林草局2月14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林草局生態司(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司長劉麗莉透露,今年計劃啟動開展第三次全國資源普查。

古樹名木是十分重要的物種資源、景觀資源和生態資源,它承載著傳統文化,記載著歷史變遷,被譽為「綠色的國寶」「有生命的文物」。今年1月,《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出台,從國家制度層面對古樹名木的資源調查公佈、日常養護管理、合理利用、文化傳承等進行規範。今年3月15日,《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將正式施行。

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鎮榕樹。石建華 攝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鎮榕樹。石建華 攝

劉麗莉介紹,《古樹名木保護條例》規定,全國綠化委員會每10年組織開展一次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距第二次普查啟動已過去10年,從今年開始啟動第三次普查正當其時,也是貫徹落實該條例的具體舉措。

《古樹名木保護條例》要求強化分級管理,針對不同樹齡的古樹名木,在全面保護的基礎上規定更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這對資源底數信息的準確性、全面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必要通過第三次普查完善資源數據庫,便於精細化管理。」她說。

此外,第二次普查未覆蓋國有林區原始林分和自然保護區,實際上這些區域大量的林木都是古樹名木。劉麗莉表示,應該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等新技術手段,掌握這些區域的資源狀況,以古樹群形式分類加以整體保護。

「下一步,我們將會同各有關部門,抓緊製定普查工作方案,修訂完善普查鑒定技術規範,爭取用3年時間完成第三次普查,及時向社會發佈普查結果。」劉麗莉告訴記者。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