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護陝西那5株5000年古樹?陝西省林業局副局長作了回應

新京報訊(記者張建林)陝西是古樹名木資源大省,全省現存古樹名木72.73萬棵,位居全國前列。其中,全國5棵樹齡5000年以上古樹名木全在陝西。如何保護好這5株樹?2月14日,陝西省林業局副局長薛恩東在國家林草局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作了回應。

位於陝西的5棵樹齡5000年以上古樹名木分別是:「黃帝手植柏(軒轅柏)」「保生柏」「老君柏」「倉頡手植柏」「洛南古柏」。這5棵古樹代表了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象徵。

陝西白水倉頡手植柏。白水縣攝影協會供圖陝西白水倉頡手植柏。白水縣攝影協會供圖

以黃帝手植柏為例,每年清明節黃帝陵公祭活動,黃帝手植柏是海內外華人瞻仰軒轅黃帝的情感和精神寄託,備受炎黃子孫敬仰,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大家放心,目前5棵古樹長勢正常。」薛恩東說。

據介紹,當地成立由分管省領導為組長的省級工作專班,負責指導、督促、落實5棵5000年以上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將「黃帝手植柏」「保生柏」及黃帝陵古柏群保護管理納入《黃帝陵保護規劃》《陝西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規劃》。同時,將古樹名木保護納入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做到交樹交印。黃陵縣也被納入全國首批古樹名木保護試點縣。

此外,當地對5棵古樹實行「一樹一策」保護。製定《5棵5000年以上古樹名木「一樹一策」保護方案》,科學實施保護措施。通過劃定保護範圍、改造地面鋪裝、拆除近樹建築等措施,優化5棵古樹生境質量;通過安裝地下消防栓、樹體支撐、防雷、蟲情智能監測等設施設備,全面強化5棵古樹防火、防雷、防風、防病蟲害能力。建立包含本體情況、養護措施、生長環境等信息的5棵古樹「一樹一檔」保護檔案,開發國家、省、市、縣4級共享的實時監控系統。

在做好珍貴古樹優良基因和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方面,薛恩東介紹,2012年陝西省啟動古樹名木擴繁保護工程,成功獲得黃帝手植柏實生苗和組培苗,2016年黃帝手植柏種子搭載天宮二號進行太空育種。黃帝手植柏擴繁苗2019年入駐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這對弘揚華夏文明,提高社會各界關注愛護古樹名木的熱情產生了積極影響。

編輯 張牽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