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調查|2分錢一個的「防偽碼」:假貨如何披上正品外衣?
明明是「防偽碼」,卻無法證明產品為正品。
近日,多位消費者向澎湃公眾互動平台「服務湃」反映稱,他們發現產品的「防偽碼」是假的,這些產品涉及多個品牌服裝和多個品牌化妝品。
其中,來自江蘇的消費者許林(化名)發現網購的衣服上的防偽碼可以跳轉至非官方網頁,並顯示產品為正品。但通過官方公眾號掃碼驗證卻顯示「防偽碼不存在」。此外,在「修麗可」官方旗艦店購買了化妝品的消費者張女士發現,產品上的防偽碼在官方渠道也無法顯示。
澎湃新聞調查發現,防偽碼生產技術難度不高,價格低廉,不少兜售防偽碼的商家稱無需審核企業資質即可製作、發貨,一枚價格在幾分錢到幾毛錢之間,這些防偽碼掃瞄後鏈接對應的平台,多以「3.15全國數碼防偽驗證中心」「商品信息防偽驗證中心」「中國商品信息驗證中心」「全國商品驗證中心」等為噱頭,實際卻由私企註冊備案。
「造假的人,碼是自己生產(或購買)的,驗證這個碼真假的地方(網站)也是自己布的,自己核查自己的碼,自然顯示是正品的結果。」一業內人士告訴澎湃新聞,這些打著國字頭的防偽網站,背後實際都是普通企業在經營,並不需要相關證明、資質。因此,這類網站只要企業給錢就能買系統,並進行「防偽」。
澎湃新聞瞭解到,目前並不存在國家認證的防偽平台。
「防偽碼」失守:多個電商平台均現維權案例
作為信用標識的防偽碼,有可能不但起不到辨別真偽的作用,反而成為假貨的通行證。

許林稱,掃瞄吊牌上的二維碼跳轉名為「全國數碼防偽驗證中心」的網站,顯示為正品,但在官網無法查詢。

許林發現問題的防偽碼是在淘寶「培蒙男裝輕奢服飾店」購買時發現的,這件格子大衣花費了他238元。收貨後他發現,衣服沒有領標和條形碼,內標執行標準欄顯示是西服大衣,但吊牌上又註明非外套類。

許林稱,掃瞄吊牌上的防偽碼,會跳轉到名為「3.15全國數碼防偽驗證中心」的網站,顯示「您所查詢的是上海培蒙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生產的正牌產品」,但查詢網站底端的ICP備案號發現,網站主體是浙江蒼南億晨防偽科技有限公司,和培蒙註冊地址並不一致,吊牌上的400電話和防偽查詢網站也跟培蒙無關。

許林隨即找到培蒙官方微信公眾號,掃碼驗證吊牌防偽碼結果顯示,所查詢的防偽碼不存在,請注意防偽。
「我買到了假貨,防偽碼也是假的。」許林向店舖反映前述情況後,對方回應稱,吊牌實屬培蒙授權吊牌,絕對真實無假貨。

遇到類似情況的還有消費者張女士。2024年12月11日,張女士在淘寶「修麗可」官方旗艦店購買了一款原價為625元的修麗可色修精華。12月14日,收到快遞後掃瞄商品包裝盒側黏貼的防偽二維碼,頁面跳轉顯示「抱歉,沒有識別到您的產品」,且多次掃瞄均無法識別。

張女士隨後聯繫「修麗可」官方旗艦店客服,併發送了自己掃瞄防偽碼失敗的影片。「客服沒有告知我解決方案和處理方案,只說他們店舖銷售的都是正品,但我收到的商品的確存在問題,它的防偽碼識別不到它是正品。」
因多次配合客服取證,張女士掃瞄該防偽碼已超過五次,界面已顯示「此防偽碼已被查詢5次以上,若非本人操作,請留意您的產品是否在官方渠道購買」。然而,客服此時卻回覆稱:「先用掃一掃會提示正品,並且進入正品驗證碼的界面。這個界面再次掃瞄就會提示已查詢多次,官方旗艦店是保證正品的。」

張女士再次向「修麗可」官方旗艦店強調,從第一次掃瞄就顯示為無法識別,而對方卻只是反復表示,「修麗可官方旗艦店是品牌直營保證100%正品」,沒有給出實質性的解決方案。
曾在「小紅書」購買化妝品「kiko乾濕兩用粉餅」的網民也告訴澎湃新聞,她掃瞄粉餅上貼的防偽碼後,出現一個和官方網站很相近的網站,名為「中國防偽查詢系統」,顯示產品為正品,但在kiko官方公眾號查詢該碼卻顯示為「非法碼」,也就是說她買到了假貨。
背後的灰產鏈:「防偽碼」可隨意買賣,價格低至2分錢一枚
實際上,防偽碼和搭建防偽網站的背後早已是一條成熟的產業鏈,不少假貨賣家可以在不提供資質、沒有審核的情況下,在淘寶、拚多多等多個平台購買到防偽碼貼紙現貨;另一方面,防偽碼技術門檻並不高,企業可定製自己的驗證系統,或模仿官方防偽界面欺騙消費者。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介紹,不少防偽碼是通用的,防偽網站也是多家企業共用。「做防偽碼和防偽網站的技術很成熟,門檻也很低。類似的防偽網站非常多,網址和名稱聽上去都很權威,比如‘3.15全國數碼防偽驗證中心’‘商品信息防偽驗證中心’‘中國商品信息驗證中心’‘全國商品驗證中心’等等。實際上,目前並不存在國家認證的防偽平台。」
以許林掃碼後跳轉的「3.15全國數碼防偽驗證中心」為例,查詢網站底端的ICP備案主體是浙江蒼南億晨防偽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顯示,該公司從事防偽包裝技術開發服務、計算機軟件開發及系統集成;塑料製品、鋁塑製品、工藝品、包裝材料、防偽包裝材料銷售等。在1688官網,該公司同樣也銷售防偽碼,價格低至2分錢一枚。
澎湃新聞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詢問浙江蒼南億晨防偽科技有限公司:「買到假貨但為何網站依然顯示為正品?」該公司一名工作人員稱:「那就是掃錯網站了,不是我們的網站。」

在電商平台「拚多多」上,一名出售防偽碼的商家稱,「通用」型防偽碼有現貨,可當天發貨,一萬個防偽碼現貨售價不到140元。「通用防偽碼上一般標有序列號和二維碼。掃碼後會出現‘全國商品驗證中心’的網站頁面,並顯示‘經防偽網官方驗證該防偽碼為正品’等信息。」
此外,該商家還同時售賣「溯源碼」貼紙,售價40元一千枚。
該商家告訴記者,「全國商品驗證中心」是有授權的,如果自己想申請授權,需要簽一份「入網授權委託書」。該委託書受託方為「深圳市溯源防偽信息服務中心」,委託書要求定製防偽碼一方「保證入網企業和產品手續齊全合法,如有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行為,願承擔一切責任」。
當記者提出要在防偽碼上加品牌logo時,前述多家商家均表示這屬於定製業務,需要提供相關資質。
可以定製防偽碼的一名商家稱,企業不僅可以定製自己的防偽碼,還能鏈接到獨立的網頁,系統費用為每年3600元,還需要購買域名和空間費用。該商家稱,定製業務需要提供企業營業執照,涉及商標品牌的,還需要提供商標註冊證、委託書、法人身份證複印件等。
湖南金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律師邢鑫告訴澎湃新聞,如果產品為假冒或者三無產品,無論是售賣防偽碼的商家還是張貼防偽碼的商家都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隨意售賣防偽碼,首先違反了《產品防偽監督管理辦法》,賣家並沒有盡到相應的審核查驗義務,可能會有行政處罰的法律風險。其次,該行為可能會涉嫌刑事法律風險。」邢鑫提到,在《刑法》中最直接的罪名為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註冊商標標識罪。「偽造、擅自製造他人註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註冊商標標識,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此外,邢鑫表示,此類行為即使不以上述罪名進行打擊,其本質也可能包含在非法經營罪的打擊範疇內,「隨意銷售防偽碼的行為本質上擾亂了市場秩序,且此類行為屬於非法經營信息服務的一種,即以營利為目的,通過信息網絡有償提供刪除信息服務,或者明知是虛假信息,通過信息網絡有償提供發佈信息等服務,擾亂市場秩序等」。
而如果是冒充國字頭、中字頭等「權威」網站,如前文所述,該行為也是銷售相應產品的一環,相應地也構成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或直接構成假冒註冊商標罪和詐騙罪。

無處追責的消費者:誰在為假貨「背書」?
消費者共同的困境在於,即使發現防偽碼是假的,卻不能由此證明產品本身是假貨,平台也難以全面審核。
張女士稱,向淘寶遞交退貨退款申請後,同日平台和商家協商開啟了退貨入口。「本以為事情可以就此解決,但(2024年)12月18日,修麗可官方旗艦店倉庫卻以‘已拆封影響完好,不符合7天無理由退貨退款的要求’的理由,拒簽退貨包裹,不支持我的退款訴求。」
張女士回憶,當時她只拆開了小樣,但商家卻稱正裝上的封條也已被撕開。
張女士否認後,商家又要求她提供拆箱影片。「我從未想到過從官方旗艦店會購買到假貨,自然也就沒有留存開箱證據。現在有種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感覺。」
張女士提供的聊天截圖顯示,退貨失敗後,淘寶客服稱:「我跟賣家說影片里看不出正裝被破壞了,他已讀不回,估計賣家這邊不想處理。」與此同時,賣家對淘寶平台客服也一直強調他們旗艦店絕對都是正品。
「產品的不確定性造成的後果,不應該讓消費者來承擔。」張女士告訴澎湃新聞,一開始她的訴求只是希望修麗可官方旗艦店能夠退貨退款,或者是更換成正品,「就目前情況,我的訴求是讓對方賠償」。
不過,由於淘寶現行的糾紛處理規則中並沒有針對僅憑防偽碼掃瞄失敗就直接支持退貨退款的規定,消費者想要證明買到假貨必須嚴格舉證,而張女士目前除防偽碼問題外,無法提供更多的證據,她的訴求主張處於被動。
同樣的,2025年1月11日,許林投訴至淘寶,隨後賣家「培蒙男裝輕奢服飾店」提供了反駁材料,包括培蒙的生產許可證品牌授權書和進貨單。
但許林認為,賣家提供的生產許可證已在2023年12月31日過期,且被授權人「河南娜菲服飾」與其購買的大衣吊牌上的生產製造商並非同一廠家,他不認可該生產許可證。
1月13日,淘寶判定許林購買的大衣為「疑似假貨」,退貨退款。但許林仍心存疑問。「既然是疑似假貨,淘寶難道沒有義務求證真假嗎?」許林問,平台是依據什麼判定賣家沒有責任?為什麼賣家給淘寶舉證的生產許可證和品牌授權書都已過期,且存在生產授權商不符的情況,淘寶依然判定退貨退款,他想知道依據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