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愛到大愛,黃永玉遺作展現「浪漫絕唱」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2月14日情人節,成都市美術館的一幅畫前圍滿了觀眾。這是今年1月5日開幕的「黃永玉新作展」中的一幅作品——《小夜曲》。作為黃永玉人生中最後一幅畫,被放置在展覽的末尾,也帶來這場展覽的高潮收尾。

成都市美術館中的《小夜曲》成都市美術館中的《小夜曲》

《小夜曲》是黃永玉2023年臥病在床時創作,畫中的一對青年男女甜蜜相擁,正是年輕的自己與摯愛的妻子張梅溪。畫作完成後不到一月,99歲高齡的黃永玉溘然長逝。

1月5日-4月6日,「如此漫長·如此濃鬱——黃永玉新作展」在成都市美術館展出。217件/組作品均為黃永玉90歲之後創作,首次來蓉,在超過2000㎡大型展陳空間為觀眾呈現黃永玉先生濃鬱、熱烈的藝術風貌,品味其詼諧樂觀的人生態度,和老頑童一起輕盈笑對人生。

黃永玉展黃永玉展

成都市美術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小夜曲》是黃永玉人生中最後的一幅作品,創作於2023年5月,「6月黃老仙逝,真的是生前最後一張都在畫愛。」當黃永玉因病臥床時,腦海中始終縈繞著年輕時同妻子張梅溪一起唱過的歌曲。黃永玉曾在一首給妻子的情詩中寫道:「我們在孩提時代的夢中早就相識,我們是洪荒時代在太空互相尋找的星星,我們相愛已經十萬年。」足見黃永玉對於妻子的情深。後來女兒黃黑妮為黃永玉找來了歌曲的譜子,譜中的音符便被畫在了這幅《小夜曲》里。

黃永玉《小夜曲》黃永玉《小夜曲》

在《小夜曲》的畫面中,一對青年男女相擁而坐,男子手持青藤,女子依偎其懷,書卷滑落膝上。人物線條柔美流暢,色彩淡雅,背景以朦朧色調渲染出月夜氛圍。畫上題寫了《小夜曲》的歌詞片段,如「黃昏後,當你在我懷中柔聲歌唱……」,文字與畫面共同構建出詩意與音樂交融的意境,突破了傳統題跋的抒情方式。

黃永玉以《小夜曲》為畢生藝術畫下句點,不僅定格了個人愛情的浪漫,更以超越時空的藝術表達,傳遞了對生命與美的終極思考,正如他所說:「美,很易消逝,藝術的使命是挽留。」《小夜曲》就是這樣一幅浪漫的絕唱。

本次展覽,黃永玉的217件/組新作皆為首次亮相成都,也是成都觀眾首次直面這位藝術頑童的最新力作。上世紀80年代,黃永玉曾於成都舉辦個展,時隔40餘年,他的個展再臨蓉城。他欣賞四川人民身上的閑適和安逸:「四川人上茶館,竹躺椅上一靠,為的一種懶散的舒服……」

成都市美術館賦予本次展覽「六幕時間的劇」的策展理念,串聯了黃老先生的新作——分別為:新上任的老人、看山還是山、筆尖的快與慢、時間是那麼地飛快流逝、這些憂鬱的碎屑、終幕:今夜。

黃永玉展黃永玉展

不同的主題,圍繞時間的概念,串聯起每一幕。而展覽也將通過細讀這批「新作」,呈現黃永玉在人生晚年對於過往歲月、當下生活以及邃遠歷史等不同時間形態的感知、理解和對話,他用幽默化解生活中的煩惱,用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的起伏,觀眾也得以從中感受到熱烈而濃鬱的藝術生命力。

在諸多新作中值得一提的是大量生肖主題作品。其中,有一組出自他手的十二生肖雕塑。這些雕塑保留了鮮明的「黃氏風格」——以誇張化、幾何化的手法,塑造了不同動物的形象特徵和各具特色的神態。展牆上,還有大量鼠年、牛年、虎年、兔年生肖月曆圖:靈動可愛的小鼠與小貓喝酒大醉,老虎站立唱歌,黃牛大口嚼牡丹,兔子遙站月亮之上……憨態可掬的生肖畫中蘊藏著一個個寓言道理。

在展覽中,還有許多如《看山》《蝴蝶夢》《廣陵散》等畫作融入了中國的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民間風俗等,並在題跋上賦予觀眾作品全新的解讀視角。

(圖據市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