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軸線上的「背包法官」:助力老舊小區電梯改造
新京報訊(記者吳夢真)「這新電梯就是好,看著舒心,用著放心!」近日,北京市東城區永外街道一小區的李大爺,按下鋥亮的上行鍵,對身邊的老鄰居笑著說道。曾經被電梯老舊問題困擾多年的居民們,如今終於用上了安全可靠的新電梯。這一切,離不開東城區人民法院法官邵一峰的專業指導和努力調解。

新京報記者瞭解到,2024年11月,永外街道一小區的居民因電梯改造問題與物業公司多次發生爭執。小區電梯年久失修,故障頻發,居民們都迫切希望更換新電梯。然而,由於公共維修基金餘額有限,部分居民對電梯改造的造價、招投標流程和墊資方式等問題提出疑問,而物業公司則認為一切流程合規,雙方分歧較大,導致電梯改造遲遲無法推進。
「邵法官,我們這兒又吵起來了!居民和物業公司因為電梯改造問題鬧得不可開交,您給指導一下吧!」永外街道調解員撥通了東城區人民法院法官邵一峰的電話。依託東城區委政法委領導下的矛盾糾紛「梯次遞進,一體調處」工作體系,邵一峰迅速介入,為社區調解提供法律支持。
為更好地指導調解,邵一峰認真查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物業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並蒐集整理了老舊小區電梯改造的典型案例。隨後,他帶著法官助理,背上國徽,來到社區與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和居民代表面對面溝通。據瞭解,這些背著背包、國徽上門調解或就地開庭的法官,也被稱為「背包法官」。

調解現場,邵一峰耐性解答了公共維修基金使用、業主知情權保障、業主共同決定事項通過程序等法律問題,並結合實際案例為各方釋法答疑。在他的指導下,居民和物業公司逐漸消除了疑慮,雙方信任逐步建立。經過近三個小時的溝通,物業公司承諾優化流程、提高透明度,業主委員會也表示將積極配合推進電梯改造工作。
「有法官這麼專業的指導,咱們也沒必要再糾結了,我們盡快拿出方案,爭取早點換上新電梯。」物業公司負責人當場表態。調解員也鬆了一口氣,糾紛終於得以在萌芽狀態化解,避免了矛盾升級。

春節前夕,邵一峰得知,小區里已經安裝了一部新電梯,更多電梯的更換工作也在逐步推進。如今,小區的居民們再也不用為上下樓發愁,新電梯的投入使用,不僅提升了生活質量,也為社區增添了更多溫暖與便利。
「中軸線不僅是城市格局的軸線,也是居民生活的軸線。」邵一峰表示,用司法守護中軸線上的煙火氣,才能讓大家更好地感受中軸線上的多彩生活。
編輯 彭衝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