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網評|《哪吒2》票房超百億背後的邏輯

2月13日,中國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正式邁入百億票房球會,成為全球影史首部在單一市場突破100億元人民幣(約14億美元)的動畫電影。業內認為,百億票房的突破,標誌著國產動畫產業已具備更強的全球競爭力,也為未來中國動畫進一步提供新的可能性。圖/王晨
2月4日,距離《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在北美上映還剩10天時間時,《哪吒2》預告片登上紐約時代廣場大屏,蓄勢征戰北美市場。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月13日晚間,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含預售)達100億元。
自1月29日正式上映以來,《哪吒之魔童鬧海》已創造多項紀錄:2月6日登頂我國影史票房榜,2月7日登頂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榜……如今,影片票房突破百億元,意味著它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上排名穩居前20位,並有望進一步提升。

《哪吒2》已成為一部現象級影片,它不僅表明中國電影市場依舊潛力巨大,還標誌著中國電影產業正經歷一場深刻變革。
當前,中國電影市場已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文化消費市場之一,基於龐大的人口基數,疊加不斷升級的消費能力和日益成熟完備的影院基礎設施,共同構建了一個消費潛力旺盛的電影市場。近年來,節節攀升的票房數字便是最好的例證。然而,2024年市場大盤一度疲軟,業內紛紛發出「市場到底怎麼了」之問。《哪吒2》的大獲成功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觀眾的審美水平,更高了。這預示著,中國觀眾不再滿足於僅會「炫技」的奇觀電影,而是追求更有文化內涵、有深度的作品。這種變化,或許會倒逼中國電影產業提升內容質量,進而實現整個電影產業的內容升級。
《哪吒2》的成功體現在電影內容上,是一次文化自信的覺醒。影片植根於中華傳統神話故事,導演餃子並沒有依賴故事原型,而是在保留東方美學的基礎上,注入現代價值觀的思考,這便是對個體命運的追問。「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若天理不容,我便扭轉這乾坤。」……「魔丸轉世」的哪吒發出的呐喊,句句振聾發聵,這不僅是對自我身份的認同,也折射出整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重新審視與接納。影片無論在敘事、人物塑造、畫面元素設計,還是影片的配樂,都深深紮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種文化自信的表達,讓觀眾在影院找到了久違的歸屬感,並產生情感共鳴。
更重要的是,這種文化自信,正在轉化為產業自信。
影片展現出中國電影工業體系的顯著提升,從精細的特效設計到流暢的動作設計,從宏大的場景構建到細節的精湛雕琢,每一處都體現出極高的工業水準。導演餃子曾在公開採訪時表示,「以前我們總仰望國外的很杜特效,覺得非常了不起,現在發現我們只要用心慢慢死磕,也能磕得出來。這群動畫人能力的邊界被那些困難越撐越大,中國動畫的技術水平隨之又上了一個台階。」這種工匠精神,或許可以詮釋中國電影工業水平緣何進步。
《哪吒2》的強大票房號召力吸引了外媒關注,《荷李活報導者》這樣評價,「以頂尖動畫技術與深刻敘事重新定義了中國電影工業的高度。」IMAX首席執行官里奇·蓋爾方德感慨:「中國大片的規模與創新力,正在重塑全球電影市場格局。」種種跡象表明,中國電影有能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IP,這種自信如同一劑強心劑,正在重塑整個電影行業的創作心態。
隨著《哪吒2》吹響征戰全球市場的號角,「哪吒」的「逆天改命」之旅,還將繼續。它將向全球觀眾展示中國電影工業的進步和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燦爛文明,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在全球電影版圖上,中國電影正在書寫自己的傳奇,而這個進程,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