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增「長跑」近兩年,上能電氣募資額縮水1/3

「長跑」近兩年後,上能電氣(300827.SZ)再度推進定增,募資總額縮水1/3。

2月14日,上能電氣證券部工作人員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公司此次定增時間較久主要是受到市場環境影響,去年以來業內企業的融資以及IPO進度均出現放緩。

2月7日,另一逆變器頭部企業錦浪科技也公佈了16.94億元的可轉債發行計劃,募資大頭同樣將用於擴產。

雖然部分企業融資有新動向,但逆變器環節整體融資或許還難言回暖。去年11月,通潤裝備宣佈因市場環境終止17億元的定增,也有企業將募資的方向轉向了海外。

上能電氣再度推進定增,資金擬投向兩大擴產項目

2月12日晚間,上能電氣公佈2023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預案的二次修訂稿。貝殼財經記者關注到,上能電氣該項定增最初於2023年5月披露,2023年8月其對預案進行了修訂後遲遲未有進展。2024年4月,由於涉及該項定增的股東大會決議有效期及股東大會授權有效期即將到期,上能電氣為確保定增事項順利推進,將股東大會決議有效期及股東大會授權有效期延長至2025年6月4日止。

相較最初25.5億元的募資總額,上能電氣此次修訂稿將募資金額下調至16.5億元,縮水幅度達35.29%。

募資金額下調的同時,上能電氣對募投項目也進行了調整。募投項目之一的「年產25GW組串式光伏逆變器產業化建設項目」的擬投入資金從最初的10.4億元降至8.9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的募投資金也從7.5億元降至1.5億元。此外上能電氣將最初的募投項目「年產10GW儲能變流器、10GWh儲能系統集成及20萬台光儲一體機建設項目」修改為了「年產15GW儲能變流器產業化建設項目」,相應的募投資金投入也從7.6億元降為6.1億元。

就擬將募投資金用於兩項擴產項目,上能電氣表示主要是由於現有產能已出現不足,其中光伏逆變器產能受限於現有生產廠房面積及佈局已無進一步提升空間,儲能產品現有產能及規劃產能也較小,難以全面滿足市場需求和公司業務的增長需要。

至於另計劃將1.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上能電氣披露,隨著公司業務規模擴大,資金量需求也持續增長。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資產負債率為72.48%,短期借款合計15.05億元,佔整體負債的近30%,短債規模較大。

部分逆變器企業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資產負債率 圖源/Wind部分逆變器企業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資產負債率 圖源/Wind

另一逆變器龍頭錦浪科技(300763.SZ)也在2月7日披露計劃發行16.94億元可轉債,投向包括分佈式光伏電站項目、高電壓大功率並網逆變器新建項目、中大功率混合式儲能逆變器新建項目、補充流動資金等。

逆變器行業融資難言回暖:有企業終止,有企業轉向

錦浪科技此次可轉債投向 製圖/貝殼財經記者朱玥怡錦浪科技此次可轉債投向 製圖/貝殼財經記者朱玥怡

「目前融資確實不容易。」一名企業人士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從行業整體角度看,當下也難言融資回暖。

部分企業的融資計劃此前遭遇折戟。例如通潤裝備(002150.SZ)去年11月宣佈因「綜合考慮當前市場環境」,終止一項17億元的定增。發行文件顯示,通潤裝備擬將13.5億元投入「18GW光伏、儲能逆變器擴產項目和5GWh 儲能系統項目」,3.5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通潤裝備此項定增最初公佈於2023年7月,經過深交所2024年4月、2024年7月及2024年9月的三輪問詢,以及一次股東大會決議和相關授權有效期延期,最終依然終止。公司稱已根據實際經營狀況和發展規劃,以自籌資金對本次募集資金擬投資項目進行了投入,相關項目的建設正有序推進,終止此次定增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也有企業選擇「轉向」。

陽光電源(300274.SZ)去年10月披露境外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新增境內基礎A股股份的發行預案,計劃募資48.78億元人民幣,主要投入海內外儲能產能擴產。此次GDR將在德交所掛牌上市,發行GDR所代表的新增基礎證券A股股票不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10%。

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鋰業分析師李攀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企業在選擇發行GDR時,考慮更多的是戰略佈局和資金使用效率。通過發行GDR,企業可以吸引國際投資者,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華泰證券此前一份研報提出,長期來看,各地區停電、電價上漲以及風光裝機高增為需求的核心驅動力,逆變器長期需求可預見性較強。隨著光伏儲能的進一步降本,光儲市場天花板有望向上打開,看好逆變器需求的持續性。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朱玥怡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