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出了DeepSeek,其他城市有什麼?
來源:國是直通車

DeepSeek引發行業劇震,帶火了其研發企業所在地杭州。但著眼打造「人工智能之城」的中國城市遠不止一個。
如今,全國多地正摩拳擦掌、加碼投入,目標只有一個:在AI賽道上搶佔先機。
北京:中國大模型第一城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佈的數據顯示,北京現有人工智能企業超2400家,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形成全鏈條完整佈局。大模型備案數量全國第一,佔比近四成,抖音豆包、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成為國內首批破萬億級參數大模型。
在科研領域,北京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僅擁有全國最多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人工智能學者,還集聚了智源研究院、國地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
北京市經信局局長薑廣智今年1月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北京市的大模型領先企業基本跟上了國際競爭步伐,下一步產業政策重點是怎樣促落地、促應用,在應用當中儘可能地形成標準化、產品化的智能軟件、智能助手、解決方案,進一步擴展應用面。
他透露,北京將力爭用2至3年時間,培育10家以上世界百強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2萬億元。
深圳:200個應用場景全覆蓋
競逐人工智能賽道,深圳的一大優勢是知道「怎麼用」。
目前,深圳已累計發佈四批《「城市+AI」應用場景清單》,涵蓋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等近200個應用場景,逐步構建起覆蓋民眾服務、企業服務、城市運行、重點行業賦能的全場景建設體系。
數據顯示,到2024年底,深圳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3600億元、同比增長約35%,人工智能企業超2800家。
深圳人工智能企業雲天勵飛對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表示,應用是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抓手,深圳率先提出了打造全域全時場景應用,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良好環境基礎。
與此同時,深圳還有充足的算力供給,並且通過提供「訓力券」「模型券」等創新政策,支持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低成本使用本地算力和模型,可以提高AI研發迭代效率。
上海:年底建成世界級產業生態
2024年,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突破40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7%。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標後,上海製定了更具雄心的計劃。
截至去年底,上海已累計完成60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大模型備案,位居全國第二;體現垂類應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登記數量達到68款,位居全國第一。
據上海官方透露,今年主要將從打造超大規模自主智算集群、構建多層次語料供給體系、建設虛實融合超大型實訓場和加快行業基座大模型體系創新四個方面重點佈局。
上海還出台文件定下目標: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力爭全市智能算力規模突破100EFLOPS(每秒百億億次浮點運算),建設3-5個大模型創新加速孵化器,建成一批上下遊協同的賦能中心和垂直模型訓練場。
更多城市加碼投入
眼下,更多中國城市正在加緊佈局人工智能賽道,加碼各方面配套資源。
出了DeepSeek的杭州還不滿足,今年將專門統籌現有產業政策資金,集中投向優質新質生產力,加大對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支持,希望培育更多類似DeepSeek、宇樹科技的創新企業;
以傳統製造業和外貿發家的東莞,將設立最高5000萬元算力券,對製造企業、軟信企業、高校院所等通過人工智能算力服務平台租用市內外智算資源給予資助;
中西岸重鎮重慶,正加快建設西岸算電協同創新中心和西岸算力調度平台……
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在新一輪人工智能浪潮中,中國已經有了與世界同步發展的實力,要加快實施「中國算力網」計劃,讓用戶像用電一樣使用算力,推動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再進一步。
作者:王夢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