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淘金」熱潮中,不少年青人選擇拿父母老首飾「以舊換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曲筱藝 俞金旻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柳寶慶

「金價創新高,不是說‘買漲不買跌’嗎?我們湊湊熱鬧看看飾品。」黃女士正和閨蜜在豫園的一家網紅金店門前排隊,兩人不停地討論著最近的金價。
今年以來,國際金價一路上漲,也帶動黃金銷售熱。2月9日,貝殼財經記者在上海豫園商圈走訪了多家金店,黃金價格在870元/克左右。老鳳祥城隍廟旗艦店副經理周明源表示,雖然金價一直上升,但是整體銷售情況與去年持平,消費者購買的以小克重居多,掛墜、手鏈的品類銷量靠前。
這撥兒「淘金」熱潮中,不少年青人湧入並選擇以舊換新——拿出父母當年低價購買的款式過時的首飾,換成自己心儀的項鏈。不過,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當年五六千元所購買的30多克黃金飾品,回收後到手2萬元卻只能換回20多克的新款首飾。

━━━━━
「小而美」金飾走俏,
投資金條進入觀望狀態
黃女士排了半小時隊,進店買了一款金項鏈。她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雖然金價漲了,但是金飾設計得好看,還是願意買單。「買了一款蛇年新品,8克黃金花了一萬多元,買這款純粹為了好看,也算是在新年犒勞一下自己。」
據周明源觀察,春節前後暢銷產品以黃金藏寶金手鐲為主,今年比較流行的盤纏元素同樣走俏。此外,春節期間金價漲幅比較大,有些顧客會買金條進行投資。
「最近黃金一直漲價,買個小金條投資一下。」在豫園老廟黃金店內,一位買家告訴貝殼財經記者,他去年年初開始投資紙黃金,隨著金價上漲賺了不少。今年2月3日,又購入了20克金條。「剛買完沒幾天就賺了幾百塊,我決定以後分期多買一點。」
金價不斷刷新紀錄,消費者則熱衷選購造型別緻、價格實惠的小克重黃金飾品。貝殼財經記者走訪注意到,黃金店內顧客絡繹不絕,但人們在購買時更加註重性價比,輕巧新穎的飾品受到追捧。
豫園黃金廣場一金店導購員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春節本來就是傳統消費旺季,春節加上週末有時候連午飯都顧不上吃,很多客戶都是奔著生肖蛇飾品,包括項鏈、手鏈和耳飾等。一些年青人喜歡購買克數較小的產品,「小而美」的產品逐漸成為黃金品牌商家開闢的競爭新賽道。
不過,面對金價一路狂飆,也有不少消費者暫停投資。劉娜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她在2022年投資金條時價格為300多元/克。而此時,對於投資黃金產品持觀望態度。「現在黃金價格太高,不會再加倉,後面根據政策和局勢再看。」
張女士同樣選擇等待機遇。「前幾年我都會給孩子存點金豆、金條,今年金價漲了不少就沒買,後悔當時買少了。」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攢金的風從常規的金條金飾,吹到了1克左右的超小克重黃金產品。其中,一塊尺寸不過兩三釐米的迷你金牌上,印著「公主請發財」「潑天的富貴」等有網感的流行話語。
實際上,這類輕量化的黃金產品十分暢銷。淘寶數據顯示,黃金貼在淘寶商城已售出超過20萬張,主要消費群體為25歲至30歲的年輕女性。
━━━━━
年青人瞄上以舊換新,
「花式」規則難言性價比?
「去年十一就想買條金手鏈,覺得貴,沒想到春節期間已經漲到830元/克,一條手鏈差不多要小兩萬了。」今年21歲的徐藍前兩天通過以舊換新給自己買了一條最新潮的古法手鏈,「用媽媽20年前的33克金首飾,換了一款22克新手鏈」。
隨著金價高漲,不少年青人購買金飾時選擇「啃老」。「我媽記得項鏈是20多年前買的,大概30克,那時也就五六千元。」據徐藍介紹,春節前媽媽翻出幾件款式過時的金項鏈、金戒指讓自己換條新手鏈。
遲女士十幾年前也買了不少金首飾,由於款式過時一直存在家裡。今年金價漲了,她決定把這些存貨「盤活」,給女兒換成新款金飾。不過,她在以舊換新時發現並非自己想的那麼「划算」。她這些金飾來自不同品牌,包括周大福、周生生、六福珠寶等,如果集中到一家店舖去以舊換新,非本品牌的金飾需要扣2%-5%不等的損耗,而各自分開換新,「超額購再疊加工費,七七八八也要花費1萬多。」
貝殼財經記者走訪瞭解到,各個品牌以舊換新規則不同且細則較多。比如,周大福足金首飾可按照1:1以舊換新,但需額外購買原克重50%以上的金飾,再加工費;六福珠寶需按照原金額1.3倍購金,再支付加工費;周生生需根據當日售出價和回收價補差價,比如售出價為880/克,回收價為767元/克,10克足金飾品以舊換新需補差價1130元,再額外支付新品的工費。
徐藍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她本想去菜百進行以舊換新但同樣不划算。根據菜百規定,沒有購物憑證或者外店足金飾品,除了加工費35元/克,還有耗損9%。她也考慮過網上的黃金回收平台,由於金飾回收都需要燒熔驗貨,她擔心有貓膩。徐藍最終到一家知名典當行把金飾賣了。
據徐藍介紹,工作人員告知要燒熔驗成色,並按燒熔後的重量計費。「師傅當著我的面,把項鏈熔掉,再由儀器檢測,這條項鏈因當年工藝原因,掛扣和銲接點不是純金,因此定為23K金,重量約27克,根據當天655元/克收購價到手1.7萬多元,另外幾個耳環是24K足金,所有飾品總共33.3克,一共支付給我約2.1萬元現金。」當天,她在商場買了一條22克左右的古法足金手鏈,加上工費約2萬多元。
━━━━━
「一口價」回收缺位,
黃金飾品溢價部分不保值
據瞭解,黃金飾品一般分為按克計價和固定價格兩種方式出售,近年來固定價格即「一口價」的高端飾品越來越受歡迎。周大福在財報中稱,定價黃金產品的零售值佔比由去年同期的6.9% 上升至18.7%,並支持集團的毛利率保持韌性。
隨著黃金價格漲至近900元,部分消費者認為,在考慮加工費的基礎上,「一口價」的老鋪金飾反而更具性價比。近期,北京SKP、國貿商城等多個老鋪黃金門店也出現排隊現象。不過,當下人氣爆棚的老鋪黃金並不提供回收或者以舊換新服務。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目前多數黃金珠寶品牌以舊換新還是以「克重」為基準,並不提供「一口價」黃金飾品的回收服務。部分店舖或者回收平台,「一口價」黃金飾品仍按照克重回收,整件則以6-7折價格回收。
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表示,按克回收是黃金飾品行業慣例,說明國內黃金飾品企業最終還是在賣黃金,企業並不認為自己的品牌和設計有價值,中國黃金珠寶企業要真正成為品牌,和國際品牌有能力正面競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黃金飾品盛行是消費者成熟理性的一個表現,即消費者更加重視產品性價比,但是一定程度也說明部分珠寶客群消費能力降低。」她提醒,隨著跟風購金潮消費結束,在黃金飾品終端庫存高企的情況下,黃金市場會面臨更大挑戰以及下滑風險。
周婷認為,黃金飾品有一定的投資屬性,或者說比很多奢侈品牌更加保值。但是保值的也只是黃金部分,其他溢價部分並不具備保值能力。「黃金飾品熱是一波潮流,潮流總會過去。」她提醒,黃金飾品不是黃金,買自己喜歡的才是王道。
在黃金珠寶領域從業多年的馬先生表示,無論是以舊換新還是黃金回收,商家都需要驗金、稱重,一般會少於購買時的克重。「有些不良回收商家虛報高價吸引消費者,實際交易會通過各種手段壓低價格,比如在驗金、稱重和收費環節做手腳,或以首飾磨損嚴重為由減少克重,或以首飾純度為由進行折價。」他提醒,消費者應選擇信譽好的商家,確保交易公正透明,以保護自身權益。
過去一年,黃金珠寶企業的業績並未隨金價水漲船高。財報數據顯示,周大福、周生生、老鳳祥、六福珠寶等老牌黃金珠寶企業2024年的生意並不好做。周大福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三個月零售值下降14.2%。周大福表示,黃金價格持續上漲影響了市場的消費需求。另外,周大生、老鳳祥在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淨利潤均出現同比下滑。似乎只有主打「一口價」銷售模式的老鋪黃金的業績「一枝獨秀」,2024年6月28日在港交所IPO以來,老鋪黃金股價已上漲超900%,市值超710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