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下是我家·圖集丨少年將軍的逐夢之地——山丹軍馬場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過焉支山、漢陽(大馬營)大草灘,直達祁連山西端。擊敗盤踞在焉支山、大馬營草原的匈奴各部,敗退的匈奴族淒然回首,發出千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這裏就是歷史最悠久的馬場——山丹軍馬場。

山丹軍馬場位於河西走廊中部,祁連山冷龍嶺北麓的大馬營草原,這裏地勢平坦,水草豐茂,夏季綠草如茵,到處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野花。早在3000多年前,這裏就已屯兵養馬,成為曆代皇家軍馬養殖基地。

秦時此處為月氏遊牧地,後被匈奴王渾邪王所佔。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大敗匈奴,並在此築城、屯兵、養馬,以當地馬種為基礎,引進各種西域良馬,雜交培育出的山丹馬馳名天下。

而後,自魏晉至隋唐,一直是皇家養馬之地,雖經2000多年的歷史變遷,但為皇家養馬的歷史定位卻基本未變。

世世代代的牧馬人爬冰臥雪,創造了山丹馬場的輝煌,培育出了如今聞名遐邇的山丹馬。

山丹馬場不僅以養育良駒寶驥馳名中外,草原風光更是分外迷人。

朵朵白雲,嘶嘶馬鳴,滿目綠草茵茵,萬畝油菜花在祁連雪峰下怒放,鸞鳥湖、「窟窿峽」「大黃溝」「大、小香溝」,水流潺潺、怪石嶙峋、古木參天,別具洞天。

這裏是理想的塞上影視場地,《牧馬人》《蒙根花》《文成公主》《王昭君》《和平年代》《紅色康拜因》等30多部影視片在此拍攝,成為重要的塞上影視基地。

如今,山丹馬場正在以另一種姿態延續著屬於它的輝煌,其獨特的自然景緻已成為絲綢之路旅遊線路中一處不可或缺的重要站點。(劉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