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珍品 蛇年祥瑞——看敦煌博物館人首蛇身伏羲畫像磚

絲路漫漫,駝鈴聲聲,馬蹄得得。位於絲綢之路黃金段的甘肅,文物遺蹟燦若皎月、多如星辰。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泱泱中華,歷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保護文物就是保存歷史,就是守望我們的精神家園。讓廣大群眾記得起歷史滄桑,看得見歲月痕跡,留得住文明根脈,方能用文化力量助推民族進步和國家昌盛。

為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甘肅客戶端利用甘肅省融媒體省級技術平台「新甘肅雲」的技術優勢,聯動全省各級融媒體中心推出【絲路之光·說寶】特別策劃欄目,通過各地文物,講述甘肅故事,傳遞隴原聲音,展現甘肅豐富的歷史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用文化力量助推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

 本期【絲路之光·說寶】走進敦煌市博物館一賞與蛇有關的文物。

珍藏於敦煌市博物館的伏羲畫像磚,於1991年出土於敦煌市佛爺廟灣墓群,是魏晉時期的珍貴文物,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整個畫像磚呈正方形,邊長為37釐米,厚度為5釐米。畫像磚的四邊都留有白色邊框,為整個畫面增添了簡潔而典雅的視覺效果。

放眼整個畫面,以白色為底,墨線勾勒輪廓,用紅、黃等色彩精心繪製。伏羲形象居中,人首蛇身,頭戴三樑冠(也有說法為山形冠),腦後髮絲飄起,下頦蓄鬍鬚,左肩長翼,形象獨特而神秘。伏羲手持規(也有說法為晷),蛇尾彎曲,墨線勾繪網狀紋。其胸部畫有圓圈,外圈墨線、內圈紅粗線繪製,圈內墨繪金烏,烏頸長,昂首展翅飛翔,象徵著太陽和生命的力量。

伏羲畫像磚(敦煌市博物館 供圖)伏羲畫像磚(敦煌市博物館 供圖)

伏羲畫像磚不僅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更是古代信仰和文化傳承的載體。它反映了古人對宇宙、自然和人類起源的思考,同時也體現了敦煌作為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在文化交流中的獨特地位。

這塊畫像磚展現了魏晉時期工匠們高超的繪畫技藝和豐富的想像力,通過精心設色和造型勾勒,將虛構的神話形象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力。畫像磚作為古代墓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習俗和審美觀念,也為我們研究古代歷史和文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這件集歷史、藝術和文化於一體的珍貴文物,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古代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線索和實物資料,更是照映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明基因,讓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瞭解和感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

伏羲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之一,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相傳他創造了八卦、教人漁獵、製定婚姻制度等,對中華文明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中華文明的源頭,伏羲作為人文始祖,以人首蛇身之姿,開創了華夏文明的先河,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畫像磚中的伏羲形象,不僅體現了古代人們對這位人文始祖的崇敬和敬仰,也折射出了遠古中華文明中獨特的宇宙觀和神祇信仰。

蛇年已至,伏羲畫像磚更顯祥瑞之意。蛇,在古代文化中象徵著智慧、生命與再生,而伏羲手持規、矩,代表天圓地方,也寓意宇宙秩序與人類文明的起源。

特別鳴謝:敦煌市博物館 敦煌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