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十年「重塑山河」,鋪展新時代更美「太湖畫卷」
十年,足以讓一座城市重塑山河。近日,全市美麗無錫建設大會暨新一輪太湖治理推進會召開,無錫市委市政府連續第十年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新春第一會」主題,聚焦太湖治理標誌性工程,勇擔治太主力軍重大使命。去年,太湖水質本世紀以來首次實現年度Ⅲ類、全年達到「良好」湖泊標準。如何給太湖增添更多美麗色彩?綜合施策、加力施治,確保太湖無錫水域水質穩定向好、不回落不反彈,大力推進太湖這個無錫最重要的生態文化符號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鋪展新時代更美「太湖畫卷」。

既是「老問題」也是「新課題」
十年間,太湖的波光里倒映著一座城市的生態覺醒。
「太壯觀了!無錫美不勝收!」蛇年總台春晚無錫分會場節目中,千帆競發環節將太湖的生態之美推向世界。形態各異的舟楫與太湖煙波構成「零度舞台」,空中無人機編隊共舞、璀璨煙花恣意綻放,讓全球觀眾見證到了「藻退草長」的治太奇蹟。
雖然無錫水域僅佔全太湖的26%、無錫人口僅佔太湖流域總人口的4.67%,但這些年無錫不觀望、不猶豫,始終堅持把太湖治理這個「國之大者」作為分內之事。不僅牽頭與常州、蘇州、湖州等兄弟城市建立「聯合河長製」等聯動治水新機制,而且促成長三角「兩區六市」共建環太湖科創圈,探索湖底隧道、水上遊船等聯動發展新模式,加快邁向「一體共贏」。
「讓太湖水更清!」當春晚升帆手、國網無錫供電公司電纜運輸中心主任何光華在波光粼粼中奮楫揚帆時,內心不由得喊出這句話。這是何光華的新年願望,相信也是很多無錫人的期盼。
站在「穩Ⅲ」的歷史關口,既要堅定信心、保持清醒,也要勇爭高線、守好底線。在業內人士看來,太湖治理既是「老問題」也是「新課題」。從實踐上看,經過長期高強度治理,治太邊際效應愈發明顯,這就要求「兩手並用」「彈好鋼琴」。一方面,以控源減汙和減磷控氮為主攻方向,繼續抓好上遊重點河道治理,更大力度開展生態清淤,鞏固深化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徑;另一方面,鼓勵支持先行先試,積極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著力解決流域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修復、產業轉型發展、區域共保聯治等問題,為太湖騰出更多生態空間。

連續四年保持「百億治太」規模
2025年是省市「十四五」治太規劃和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行動方案的收官之年。會議明確,今年全市治太的總目標是:太湖無錫水域水質穩定達到Ⅲ類,藻情穩步好轉,藍藻水華髮生次數、面積和藻密度均好於去年,力爭主要入湖河流水質全部達到Ⅱ類,加力提升城鎮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確保各類支浜消黑除劣、動態清零。
圍繞上述治太目標,全市共排定了98項年度治太重點任務,以太湖、滆湖、蠡湖和入湖河道、遊輪航道「三湖兩道」,太湖、長江、大運河周邊「三側」為治理單元,突出太湖上遊宜興區域,系統梳理生活汙染源治理、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清淤、生態修復和支浜整治等工作,進一步推進「外源減量、內源減負、生態擴容、精準防控」。
聚焦這些重點任務,第一批206個治太工程項目「已經決定」,年度計劃投資101.16億元,連續四年保持百億治太規模。其中宜興市共排定86項重點任務和58項工程項目,年度計劃投資32.12億元,約佔全市三分之一。
生態環境投入不是無謂投入、無效投入,而是關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無錫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時代以來,無錫各級累計投入生態環保資金近860億元,2008年至2024年共投入治太資金1348億元、累計實施重點工程7200餘項,這些生態環境投入為高質量項目騰出了發展空間和環境容量,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比升至52.8%和41.6%。因而,重視生態環境,是否捨得投入是個「標尺」,只有鍥而不捨、久久為功,才能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後勁。

生態為底放大太湖「N種價值」
太湖顏值「刷新」,業態持續「上新」:碧波之上紅嘴鷗翔集,水下森林搖曳生姿,岸邊遊人如織,時隔20年重啟的無錫至蘇州太湖遊輪,春節期間一票難求,市內外各航線共接待遊客20萬人次。
「太湖美,不僅要美在生態價值,還要充分挖掘其背後潛力無限的文化價值、旅遊價值和消費價值。」無錫市文廣旅遊局人士表示,將把太湖保護和文化旅遊、生態康養、運動休閑等結合起來,辦好馬拉松等體育賽事,用好紅嘴鷗等營銷錨點,不斷推出水上觀光遊、文化體驗遊、渡假休閑遊、療休康養遊等差異化產品,持續推進「兩山一灣」等重大文旅項目建設,推動太湖108廊道、江陰國樂島、窯湖小鎮等文旅空間串珠成鏈,加大文藝作品創作力度,推出更多類似《太湖美》這樣廣為流傳的文化作品,傳承好太湖船點、太湖船菜等非遺項目,向世界生動講好太湖故事。
太湖沿岸,產業升級的故事不斷上演:曾經的「化工之鄉」周鐵鎮變身「無化區」,騰籠換鳥培育新質生產力,重新佈局生命健康、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配件等產業,引進「大有秋」等文旅項目,去年產業總產值超250億元。
秉持「山水之間做科創」的鮮明導向,無錫以綠水青山賦能產業發展,把最佳位置留給科創企業,用「最美風景」吸引「最強大腦」。「尤其是山水東路科創穀、蠡湖未來城等自然條件優越的新城片區,要探索提供‘整建製’的生產生活配套,配足配齊算力、數據、低空空域、綠電綠證等各類新型生產要素,以要素的高度集聚促進企業高效成長、產業高速發展,真正讓美麗生態空間變為科創活力空間。」濱湖區相關人士表示。
生態、文旅、科創的良性互動,讓太湖治理不僅是技術突圍,更是一場文明覺醒。以太湖水「穩定達Ⅲ」為全新起點,無錫將努力把生態底色轉化為發展亮色,讓太湖的萬頃碧波永潤江南大地,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收穫滿滿的幸福感。(陳菁菁、見習記者 楊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