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35個品種打擂台,第十一屆北京草莓之星評選結果揭曉

236個果品,144個園區,35個品種,如果說「草莓界」也有「華山論劍」,那麼「北京草莓之星」評選活動當算是最受關注的「擂台」。 2月14日至15日,活動由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昌平區農業服務中心聯合舉辦。記者瞭解到,評選已經舉辦十一屆,累計評選出超過470個星獎果品,獲獎名單中有獲獎的常客,也有新星,角逐仍然激烈。

2月14日至15日,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昌平區農業服務中心聯合舉辦第十一屆「北京草莓之星」評選活動。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

京津冀144個園區同台打擂

為期兩天的評選在昌平區九華山莊舉行。一走進舉辦活動的大廳,便能與撲鼻的草莓香氣撞個滿懷。經過了2月14日一天的品鑒和評選,15日的展台上,不同草莓「身後」,各個獎項已經有所歸屬。

紅顏是市民最熟悉的草莓品種,但在活動舉辦的現場,紅顏草莓也只是眾多品種之一。顏色豔麗的「建德紅」,馥鬱芬芳的「隋珠」,還有在去年評選活動上初露鋒芒的「黑珍珠」,數十個品種擺滿了展台一週。

記者瞭解到,第十一屆「北京草莓之星」評選,有來自京津冀三地144個園區的236個草莓果品同場競技,參賽品種數量也達到了35個,經專家評審,有10家園區獲得五星獎,30家園區獲得四星獎,60家園區獲得三星獎。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孟範玉告訴新京報記者,在本次評選過程中,會將不同園區選送的相同品種放在同組接受品鑒,相同顏色的粉草莓、白草莓,也會放在一起作對比。對於普通的「草莓愛好者」尚且能通過不同的草莓味道,來區分品種,對於活動中的專家評委,同一個草莓品種,從口感上也能感受到水肥管理、茬口安排的不同,而草莓之間的「神仙打架」,勝負高下也在這毫釐之間。

「北京草莓之星」的評選已經走過了十一屆。記者瞭解到過去十年,共吸引來自京津冀的 1129 個(次)園區參基比賽,累計評選出星獎草莓果品 472 個(次)。孟範玉介紹,在每年獲獎的園區中,確實有種植經驗豐富的「老牌」園區,但也總能看到「新朋友」脫穎而出。「獲獎名單的動態更新,也會激勵園區更新結束,更好地做調整。大家‘頂峰相見’,每年的角逐都很激烈。」

孟範玉說,本次各個獎項的獲獎名單中,國產品種更多了,有一些是來自河北、天津的園區,「雖然是北京的獎項,但獎項的‘重要性’高,對於京津冀地區草莓種植園區的發展、收入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這也意味著‘北京草莓之星’的品牌,輻射到了更遠的地方。」

昌平本地新品種草莓嶄露頭角

活動中除了三星、四星、五星草莓的獎項,還角逐出了最受市民喜愛獎、組織獎以及新品種獎。其中,北京金惠農農業專業合作社的中莓香玉,在新品種獎項中榜上有名,因其鮮亮,紅里透橘的色澤,也吸引了不少目光。

合作社負責人楊洋告訴記者,中莓香玉顏色鮮豔,綜合性狀突出,也是中國農科院鄭果所落地昌平的幾個草莓品種之一。「它是純甜果,糖度在15度到19度之間,香甜氣息濃鬱,吃完之後,草莓氣息仍然會在唇齒之間縈繞許久,尤其受到小朋友們的喜歡。」楊洋介紹,在這個草莓季,中莓香玉的實驗種植已經在合作社落地完成,未來合作社還將引導更多農戶試種,預計到今年11月,北京市民再來昌平採摘,就能夠品嚐到這個新品種。

記者注意到,「北京草莓之星」評選已經連續多屆落地昌平,這得益於這裏國家地標「昌平草莓」的金字招牌,也得益於近年來昌平對於草莓品牌的建設。

昌平區農業服務中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陳衛文介紹,近年來昌平草莓更加註重「四品建設」,在品種上,依託北京以北的冷涼地區繁育優質種苗;在品質上,依靠標準化生產,嚴格把關,不少農民已經成為能夠傳授經驗的土專家;在品牌建設上,更加註重產品溯源、包裝與營銷方式。

「當然了,有再好的技術和溯源體系,也要依靠人來實現。所以我們這些年來也更注重農戶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品行’,大家都需要對市民負責,對產業負責,生產安全優質的農產品。同時也要為農文商旅融合盡力,這樣才能幫助咱們昌平草莓品牌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陳衛文說。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張彥君